戰爭中,由於戰時法規對攝影採訪的諸多限制,逼得一人獨居虎穴的我不得不另闢蹊徑,在拍照、沖洗、放大、傳真之餘操起鋼筆,想不到因此受到新華社總編室通報表揚、萬千讀者的歡迎而勢成騎虎。其實我寫得很臭,只不過代表12億中國人在恰當的時間到了一個恰當的地點,偶作蛩鳴而驚天下。如果沒有新華社攝影部不停地踢我的屁股,我絕不可能趴在吉普車的引擎上,蹲在長途採訪的旅途中以膝代案,一篇一篇地炮製戰地飛鴻。
由於斯巴達式的身體健康、生活簡單和心情上的海闊天空,海灣戰爭爆發前,我被選作新華社越境作戰的“傘兵”單槍匹馬派往巴格達,從此成為戰時涉足國家最多的中國人。只可惜我資質愚鈍,不得不傾全力於戰事而無暇他顧。我到過伊拉克沒遊覽空中花園,到過以色列沒拜謁伯利恆,到過約旦沒遊死海,到過埃及卻不知金字塔為何物……聊以自慰的是,作為最後一批撤離伊拉克的中國人,我堅持用“新華社巴格達”電頭髮稿到最後一刻,使我的國家及時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
在與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行完吻腮禮之後,我又戴起紙疊的猶太帽與以色列國防軍並肩縮在“愛國者”陣地後等“飛毛腿”,從而幸運地成為往來交戰雙方並與這對宿敵同食共飲的唯一者,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使用以色列“特拉維夫”電頭髮稿的中國人。
回到北京,我國唯一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戰地採訪的新聞界老前輩—蕭乾先生鼓勵我將戰時激情擴寫成一本小書。可我生來有個坐不住的尖屁股,沒幹三天就洩了氣。關鍵是我已失去了戰時的激情。我深知,一個人只有面對死亡時,才能表現出超凡脫俗的品質和能力。呆坐燈前,昔日的記憶無比奇妙:血汗、夢想、死亡、榮譽……夜靜更深,我日復一日徒勞地等候再赴前線的軍令。
多虧一幫朋友軟硬兼施地逼我,幾經增刪,總算做完了這份比打仗還折磨人的功課,從而使我這個世紀之戰的見證人得以將個人的所見、所聞、所觸、所感看似慷慨地拿出來與更多的人分享。我不要求本書成為一部既有註釋、又有索引的鴻篇鉅著,我只想把我那些不摻假的玩意兒,老老實實地奉獻給大家,以對得起我所經歷過的歷史,並以此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同事和朋友。
獻辭與目錄(1)
緬懷戰火中喪生的無名英雄
獻給他們的母親
目 錄
第三版前言 1
再版前言 2
蕭乾序 3
自序 5
1。 從雪山到火海/1
盛夏。可可西里無人區大雪紛飛。###乾癟的聲音播送了一條令我靈魂出殼的訊息:伊拉克吞併了科威特!我一個貓跳鑽出帳篷,在雪地上連打三個滾兒,面對雪山長跪不起……
2。 上下同欲/10
孫子曰:“上下同欲者勝。”由於我的“新華”自上而下的炮火支援,我以“鐵腳、馬眼、神仙肚”有幸成為越境飛行的“傘兵”。
3。 飛往巴格達/23
12月20日,1990年。沒有比此時飛往巴格達更迷人的了。我真不懂媽媽幹嗎抱著我大哭。海明威說過:“我們都準備獻出我們的生命,但只有少數人中選。”
4。 並非天方夜譚/30
我被告知在這裡幹活得守規矩。一名不規矩的蘇聯記者死於車禍;英國記者巴佐夫特被絞死。《培爾·金特》中說:“當狼群在外邊嗥叫時,最保險的是跟著一起嗥。”
5。 在巴格達,為一張照片/41
聽到背後士兵的怒罵和追趕我的皮鞋聲,我兀自佯裝不知,緊貼著德奎利亞爾一行往裡蹭。我確信這時沒人敢開槍,身後上百名記者正等著出新聞哩。
6。 臨近攤牌的巴格達/51
出租汽車司機驚奇地問我為什麼還不離開,“因為這座城市和它的350萬人口將不復存在”。書店裡正出售新版伊拉克地圖:科威特是它的一個省。街上飛跑的科威特汽車用的是伊拉克科威特省的牌照。
7。 六百記者雲集安曼/65
兩名日本記者在死海附近拍照被約旦傘兵扣留七個半小時。兩位老兄卻洋洋得意:“因為每扣一次,就等於一枚勳章。”而我早已習慣雙手舉著相機緊貼在後腦勺走向端槍的大兵。
8。 “打起來了!”/70
戰爭爆發之際,我正接到新華社總編室的通報表揚。猶如一名因偶然負傷而得到紫心勳章的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