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我準備去邊境。

9。 安曼祈禱和平/75

作為一名戰地記者,我卻安然坐等在這塊“中東的瑞士”。我向北京寫道:“作為士兵,我以極不贊成的心情執行這項命令。”

10。 魯威謝德難民營/81

在大漠盡頭伊拉克、約旦邊境上,幾十頂簡易帳篷在風沙烈日下毫無生氣。一名端M…16步槍計程車兵大踏步走來,一把奪走我的尼康相機。

11。 貝卡難民營/90

“貝卡”是阿文小山谷的意思,從南黎巴嫩到約旦河谷地,這種小山谷不計其數。成千上萬失去國土的巴勒斯坦人就散落在這片沙漠綠地上。在這場戰爭中,巴勒斯坦人是國際社會最傾向薩達姆的社會力量。

12。 告別約旦/97

從“前線國家”的約旦迂迴前往阿拉伯的宿敵以色列,單槍匹馬頗有些孤身入虎穴的悲壯錯覺。同事說,別人是看好了落腳點再起跳,我這隻鴨子是跳到空中再找落腳點。

13。 另紙簽證/102

隔著以色列使館小隔離室的防彈玻璃,我直視著大禿頂的眼睛,緩慢地說:“我是個和平主義者,這個古老的學派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其歷史可能比猶太教還長。”

14。 從拉納卡到本…古裡安/105

瘦高個男子鬼鬼祟祟地進了咖啡廳,像接頭的地下工作者一樣示意我跟他去。在候機廳廁所旁,已聚集起十來個旅客。這一天,僅有一架風雨飄搖的小型私人飛機載著14人在特拉維夫降落。

15。 生活在面具後面的以色列/108

參加影展開幕式的來賓人人屁股後面掛著一包防毒面具,撅著屁股在展廳裡發呆。在耶路撒冷猶太聖殿內和哭牆下,成千上萬的猶太教徒身背防毒面具,冒雨祈禱。

16。 “飛毛腿”襲來之際/117

“對女人尊重,對弱者憐憫,對榮譽渴望”的騎士精神促使我站在樓頂,哆哩哆嗦地反覆拍攝“飛毛腿”的軌跡。為表彰我病態的勇敢,加拿大記者喬獎給我一個“多姆克”攝影包。

獻辭與目錄(2)

17。 戒嚴中的加沙/127

一扇門猛地開啟,一位滿臉絡腮鬍子的中年阿拉伯人高舉著一隻活老鼠,衝上街頭。各國記者蜂擁而上……

18。 西岸—沒有攝影的攝影採訪/136

這是一次以傑里科為中心的冒險。我由此徹底體會了游擊隊員的浪漫英雄主義。三年以後,這裡終於自治。

19。 坦克,進攻!/147

在當代陸軍中,以色列國防軍是唯一百戰百勝從未吃過敗仗的軍隊。迄今為止,我是唯一與這支驕傲的部隊一起行動過的中國人。

20。 耶路撒冷/160

上帝說:“聖地是不賣的。”我有幸成為第一個使用“新華社耶路撒冷”電頭髮稿的中國記者。

21。 重返拉納卡/179

看著煙波浩淼的地中海,我本想忙裡偷閒抒抒情,可剛把自己綁在坐椅上就酣然入夢。一覺醒來,小飛機已像雨打的耗子般降落在拉納卡。

22。 “我要上前線”/184

我最煩等,什麼在約旦待命,在哪哪哪待命。我彷彿聽見亨利四世的嘲笑聲:“上吊去吧!我們已經在郎德勒西打起來了,而你卻不在!”

23。 烙餅/189

在為約旦和巴格達大使烙了半個月餅後,我發現自己成了雙下巴的羅馬皇帝。重返巴格達前夜,鄭大使揪住我的攝影背心:“鴨子,你哪兒也不像個外交官,倒像個馬戲團的。”

24。 我和河野/194

河野含淚將一大包美軍戰地急救品塞給我:“以後就剩你一個了。”

25。 “死亡之路”/198

我固然擔心會撞上美國人的炸彈,更害怕被共和國衛隊識別出來送上絞架。因為我是第一個在以色列公開曝光的中國記者,而今又膽大包天地回到伊拉克。

26。 我們的家/204

新華社巴格達分社的院子裡也落了一顆炸彈。曼蘇爾區的富豪子弟開始學騎腳踏車。兩個神色慌張的人問我支援布什還是薩達姆。

27。 劫後巴格達/215

瘦得像眼鏡蛇似的斯文男子指揮我拍攝巴格達的廢墟。黑市美元一日三變。看著彈坑旁撿木柴的兒童美麗純潔的大眼睛,我不禁珠淚潸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