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德在他52歲時的一個夜晚,隨天使由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踩著一塊岩石,升上七重天,接受天啟,黎明趕回麥加。這次神奇的“夜行與登霄”,記載在《古蘭經·夜行篇》中。這樣,耶路撒冷又成為###教僅次於麥加和麥地那的第三個聖地。

耶路撒冷城有三個安息日,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分別是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安息日。市內街道路標和商業櫥窗裡至少標以三種文字—猶太人用的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和英文。

耶路撒冷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宗教聖蹟。《聖經·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中提到的人名、事件和有關地方,城中幾乎都有相應的痕跡可尋。在西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有大衛王之墓和“晚餐室”,後者據說是耶穌被釘死前夜和12個門徒舉行“最後的晚餐”的處所。老城區的聖蹟更多,東部有塊###聖地,雄踞於摩利斯山,佔地26萬平方米,略呈長方形,四周圍的院牆有10座敞開的大門和四座關閉的大門。聖地內南側是宏偉的阿克薩清真寺,中央是絢麗的薩赫萊清真寺(即岩石或聖石清真寺)以及四座聳入雲霄的宣禮塔、一座圖書館和一座###博物館等。而城東的橄欖山,則是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又一聖地,不同宗教信仰的墓地遍佈整座橄欖山。

20。 耶路撒冷(3)

從Queen Helenny大街拐出來就到了耶路撒冷老城。我想進著名的大馬士革門,可奧麗特堅決不幹,因為那裡聚居著阿拉伯人,她說她從小就不去大馬士革門,那裡的巴勒斯坦人會用石塊砸她,猶太人只走猶太人的加法門。我只好跟在她身後亦步亦趨。

耶路撒冷老城由四個城區組成,其中東南區最大,在這裡居住的全是阿拉伯人,狹窄的街道上便是著名的阿拉伯市場。到處在賣新鮮水果、蔬菜和各種叫不出名字的阿拉伯小吃。菜花、橙子、香蕉都是兩個謝克(合一美元)一公斤。金光閃閃的首飾店四處都是。

舉世聞名的黑頂阿克薩清真寺與金碧輝煌的聖石清真寺並肩矗立在這裡。阿克薩清真寺僅次於麥加的聖寺和麥地那的先知寺,是###教第三聖寺。“阿克薩”在阿拉伯文裡是“極遠”的意思,這個名稱來源於###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那次神奇的登霄夜遊七重天的傳說。該寺始建於公元709年馬利克哈里發時代,公元780年毀於地震,後幾經翻建,現儲存的大部分建築是公元11世紀扎希爾哈里發時代留下來的。這座清真寺主體建築高88米,寬35米,內聳立53根大理石圓柱和49根方柱。圓頂和北門為11世紀增建。1099年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時,把清真寺的一部分改為教堂,另一部分當做神廟騎士團的營房和武庫。1187年,埃及蘇丹薩拉丁從十字軍佔領下收復耶路撒冷,下令修復這座清真寺,重建神龕,用彩石鑲嵌的圖案修飾圓頂,並在寺內安置木製講臺。

清真寺裡還有一座長方形的大禮拜寺—歐默爾禮拜寺(歐默爾是###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死後的第二位哈里發)。清真寺的北門有一座高大的門廊,系阿尤王朝的蘇丹伊薩於1217年所建,由7個獨立的拱門組成,每一座拱門又與清真寺大殿的一扇門遙遙相對。清真寺前有“卡斯”水池,人們常常聚集在池邊作禮拜前的小淨(小淨為阿文Wudu的意譯,原意為“潔美”。按###教義規定,教徒在嘔吐、流血、睡眠之後,作禮拜時須先洗手、洗臉、洗肘、漱口、洗鼻孔,用溼手抹頭、沖洗雙足等;如入廁還須洗下身,俗稱“淨下”。以上統稱小淨)。

以色列軍警在這座清真寺門口檢查進入寺內的阿拉伯人,年輕的阿拉伯男子必須把身份證抵押給軍警換得一張白色卡片後才許進入。奧麗特不敢靠近,一個勁兒催我快走,彷彿這裡就是地獄的入口。

緊貼著阿克薩清真寺的西牆,有一條長約50米的隧道,持加里爾步槍、身穿防彈背心的以色列士兵正在入口處檢查一位阿拉伯女人的菜筐,其態度怎麼也難以用“和善”兩字形容。可姑娘卻“默默含情”凝視著張著血盆大口的槍口。一位士兵粗粗翻看了一下我的攝影包,就放我和奧麗特過去。穿過隧道,就是著名的猶太教聖蹟—Wailing Wall(哭牆,又稱西牆)。

奧麗特告訴我說,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了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到了公元前10世紀,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繼位,他用了七年時間,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猶太教聖殿,即壯觀華麗的所羅門聖殿。所羅門親自主持了聖殿的落成典禮,並代表全體臣民向神主祈禱,這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