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3 / 4)

小說:大宋桃源 作者:冥王

**

注:宋時計量,九十二斤半為一石(這是沿習漢朝的計量方法得來的),每宋斤等於現在一斤二兩八錢(0。64千克)。宋時一石,相當於現在118斤4兩。

另:為了能在新書榜上多呆幾天,只好把一大章拆成兩章來發,出此下策也是迫不得已,大家不要鄙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

..

037 名聲(下)

馮有年一愣,看了一眼高文舉,正色道:“少爺說哪裡話?這長生牌位可是不得了的東西,就算是關二爺、諸葛武侯也只是在過身之後才被世人供奉的,在世就被人供長生牌位的,自古至今,還沒幾個人呢。那藥王孫思邈在世的時候,也只有長安城附近十幾戶人家為他供了長生牌位,就這都轟動了整個大唐呢。這麼多年,誰有少爺和範大人這麼大的名氣啊,怎麼會不吉利?吉利得很,吉利得很啊。不說別的,就咱高家這些下人,鄉親們見了面,都客氣的不行,讓大家做起事來臉上光彩不少呢。少爺以後千萬不要說這樣話。”

高文舉忙點頭稱是:“馮叔教訓的是,是我不明白鄉親們的一片真誠。以後再不說這樣混帳話了。

高文舉覺得這種事情過於無聊,所以開了個小玩笑,不想卻被管家認起真了,一下被這年頭深處人心的封建迷信思想徹底打敗,連忙回個話,換個話題以逃避老管家的不爽:“馮叔,那各村中自治的事情和鄉親們的戶籍統計做的怎麼樣了?”

馮有年見高文舉岔了話,也發覺自己好像有些過火了,忙接著回道:“各地治安暫時都由範大人派來計程車兵暫時來做。各村也都由村民自己推舉出能獨當一面的人來做里正和村長。至於戶籍統計麼,興許還要過一陣子才能完成,畢竟大家目前都很忙,識文斷字的人又不多,忙不過來啊。”

高文舉又問道:“那鄉親們中的手藝人都查詢的怎麼樣了?”

馮有年答道:“說起來,這也是一件大事。這一陣子,吳大人親自坐鎮,先後有六七百鐵匠、木匠領了執照和器具,被分到各村去負責農器的打造了,新樣子的農具也都從大錘那領到了。至於新樣式的傢俱那些,依少爺的吩咐,還是先緊著老莊的木匠們去打。新莊的鄉親,還是以務實為主。還有那些會燒瓷器的、會殺豬的、做醬的、釀酒的那些人暫時還都沒分到東西。待安頓好了才能顧得上。”

高文舉點頭道:“這事不能太急,飯得一口一口的吃,過了年,春播完成以後,這些事再做起來就順理成章了。現在要折騰這些,反而會引起些不必要的麻煩,當前,我們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安撫人心,要讓大家把這裡當成家。不然,過了這個災年,人又忽啦啦跑回去了,咱們做的這些不就白費了嗎?”

馮有年道:“少爺說的是,還請少爺放心,孰輕孰重,老漢省得。倒是下一步讓許大勇那些人上岸,少爺打算怎麼做?現在到處都有範大人的兵馬,吳大人又親身坐鎮,上萬人的大動靜,可瞞不過他們的耳目啊。”

高文舉笑道:“我們何必瞞他們?這事本就是範大人同意了的,前兩天他送來了帖子,讓我下個月帶著小慧去泉州,去喝那頓慶功酒,到時我再和他商量一下此事。這事其實是雙贏的事,畢竟海邊盤旋著這麼多股海盜,想全都消滅也不現實。能招安的話,比硬打要容易的多。我也已經讓人去了請許叔過來,咱們自己先拿個章程出來。倒是安置他們的那幾處地方,馮叔要抓點緊啊。別到時候,人家要上岸,咱們卻沒準備好地方。”

馮有年笑道:“這個還請少爺放心,就是少爺說的那地方,離海近,又有三千畝茶園,修整一番,開春就能採茶,附近又有近萬畝的良田,房舍已經開始修建了。再有一個月足夠了。就是按五千戶的規模建的。住兩萬人都沒問題,足夠了~!”

高文舉點頭道:“這就行了,這些人長年在海外漂泊,做夢都想回到陸地上。我看過海壇島上的墓地,個個墳頭都向著家鄉的方向。能讓他們落葉歸根,也是一件大功德啊。再說,沒了後顧之憂,我們以後向海外擴張就容易的多了。”

馮有年嘆息一聲,又疑惑的問道:“少爺,這人家都向望中原的花花世界,你為何對流求那種鳥不生蛋的地方那麼感興趣呢?而且,海外究竟有什麼,大家誰也吃不準,我們有必要冒那麼大的險麼?”

高文舉笑道:“馮叔,海外淨土雖然不如中原繁華,卻也有自己的優勢,不說別的,單是銀礦就有好幾座,那可真的是銀山啊。呵呵,要是等再過些時日,被人家先下了手,我們就只有眼紅幹看的份了,你說值不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