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二年,郭子儀的名聲到達了巔峰,肱骨之臣已經不能形容他對大唐的作用。為避免皇帝猜疑,郭子儀平叛回京後,面對恩種類繁多的賞賜,只取財物、不任官職,對尚書令的任命,再三堅持辭謝。代宗當然明白郭子儀此舉的含義,正值這一年正是郭敬之二十年忌日,代宗感動之下為了巴結手下大臣,體現皇恩浩蕩,把郭子儀的老子又重新表揚了一番,追封為國公。
父親被追封之後,郭子儀為父親遷墳改葬,大書法家顏真卿為之題寫了《有唐故中大夫使持節壽州諸軍事壽州刺史上柱國贈太保 郭公廟碑銘》。
碑文中,對郭敬之的生平進行了記述之,說他自小就講仁愛,長成之後更是有德之士,“幼而好仁,長有全德”,平生不作違背禮法的事情。顏真卿還對郭敬之的形貌作了描述,說他身長八尺二寸,“聲如洪鐘,河目電照,虯鬚蝟磔,進退閒雅,望之若神。以仲由之政事,兼翁歸之文武。”
根據碑文所寫,郭敬之的身高可以算是異類了,“八尺二寸” !
雖說用的是唐尺,但唐尺和現代尺已經差不多長了,根據現存的唐尺推斷(日本正倉院所藏唐尺26支,長度從到厘米,平均厘米 ,1976年西安郭家灘78號唐墓出土尺長度厘米),一唐尺約為30厘米。
那麼郭敬之高約米,遠超過姚明,我覺得郭敬之的身高可能被誇大了幾十厘米。
受父親的遺傳,我們的主人公郭子儀也長了個大個子,《新唐書》中說他高七尺二寸,也就是約米。《舊唐書》中則說他長六尺餘,體貌秀傑,大約米。在這一點上,我更相信《舊唐書》所言。
《郭公廟碑銘》名為郭敬之所寫,但有一半的內容是誇獎郭子儀這大孝子的,其用心顯而易見。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盛世大唐(1)
主角的來歷簡單介紹了,但在主角正式出場前,還要先把他所處的環境說叨說叨。什麼是英雄?在逆境中伸出頭來的才可能是英雄,沒有環境的襯托,英雄何來?
一提到唐朝,大家都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自豪感。為什麼?因為唐朝最牛。當然,我們所盛讚的大唐一般是指從唐朝建立到安史之亂前這一階段。
唐朝國力當時舉世無匹,在世界範圍內很有影響,因此華人又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就連明明是滿清的辮子服也被稱為“唐裝”。倒是韓國的國服高冠博帶、長袖當風,些需帶有幾分大唐衣裝的神韻,哀哉!哀哉!。
“大亂之後必有大治”。在經過五胡亂華之後,中原大地一片瘡痍,百姓民不聊生,對中國分崩離析、戰火不斷的局面感到絕望。
時事出英雄,天才英雄楊廣橫空出世,一統天下,當時的文治武功都達到世界的巔峰,這在中國史上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可惜隋文帝楊堅天縱其才,兒子卻守不了天下,最終大好江山的美好成果便宜了他的外甥李淵。
李淵公元566年出生於長安,其父是唐國公,其母與隋朝皇后是親姐妹。他其實也算是個富貴中的苦命人,少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全佔了。
李淵的父親李虎(皇帝賜姓大野,名為“大野虎”,很有搞笑天份)在小李淵7歲時就去世了,不過李家終究是皇親國戚,李淵世襲為唐國公後,不但沒有因年紀幼小有人排擠,還很受重用。
不過隋煬帝上臺之後,李淵與這位篡位的皇帝表兄關係並不好,在617年7月,李淵正式開始起兵反隋,並且在第2年5月建立起了唐朝。
在各項制度上,李淵顯然沒怎麼動腦子,直接照搬了隋朝的。在老百姓看來,這唐朝和隋朝也沒什麼兩樣,只是皇帝的姓氏不同,賦稅好像少了一些。於是雖然改朝換代,但百姓安撫工作非常好。
大唐在李淵的領導下,地盤逐漸擴大,中原之地擺脫戰亂、趨於安定。李淵雖然在大唐制度建設上沒有太大的建樹,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要不然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隻鹿就落在李淵的手裡呢?
李淵對待政敵,手腕極其強硬,楊侑、李密、杜伏威等人都死在了李淵的陰謀中,不過就像一句廣告詞裡說的:“人都有兩面”,他對敵兇猛,對自己的兒子就過於姑息縱容了。
大唐建立之後,第一仗就被薛舉父子打得大敗,李淵惱怒之下,狠狠懲罰了劉文靜、殷開山等人,但作為主帥的李世民,卻是屁事兒沒有。當然對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錯誤也從來都是小懲小戒,以至於幾個兒子做事從無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