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忌。

想來是7歲喪父的李淵深知缺少父愛的痛苦(史曰:幼失怙恃),所以對自己的兒子頗為溺愛,自己的痛苦決不讓後代再品嚐到。只是不知玄武門之變發生後,對兒子一向持縱容態度的李淵有何感想。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都要大書特書的人物,甚至有些書上都把他給神話了。說他出生時“二龍戲於門外”(估計就是有兩條蛇從門口爬了兩圈)。新舊唐書、資治通鑑、起居注等史書都說李世民是軍事天才,在大唐興兵平判的過程中功勳卓著,為大唐軍功第一。

第三章 盛世大唐(2)

李世民軍功雖大,深討父親歡心,只是他終究不是太子。順理成章當皇帝的應該是李建成,李建成看自己的弟弟這麼能幹,手下忠心的將士如此之多,心中忐忑不安。是傻子也看出來,如果李世民大權不除(當時李世民還當著除皇帝外最大的官:尚書令,後來代宗曾想讓郭子儀當此官,郭子儀沒敢答應),自己的皇位難安。至於李建成是否想除掉李世民,估計是有這個計劃的,不過還沒等他動手,李世民就先行動了。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政變,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多個侄子。唐高祖李淵不由心灰意冷,於是讓位於李世民(其實讓不讓自己也做不了主了,反正手中大權沒了)。透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上了皇帝,還給李淵起了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太上皇。

所謂上行下效,李世民這種讓太子當不成皇帝,以及封老皇帝為“太上皇”的做法,很受他的後輩們喜愛,並被髮揚光大,以至於中唐以前的皇帝竟然沒有一個是長子繼承皇位,咱們列出觀之:

唐太祖李淵世襲唐國公,但他排行老四。(異常氣惱地:不是我非得當唐國公,是我三個哥哥早夭好不好。)

唐太宗李世民是老二,這位更了不得,愣是在李淵確定皇帝人選的前一天搞了個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一位哥哥、一位弟弟以及十位侄子,把李淵變相的從皇位上趕了下來,假裝不情不願地當了皇帝。(理直氣壯地:我也不想兄弟鬩於牆,只是我不殺他,他必殺我。)

唐高宗李治,兄弟排行是老九。(興高采烈地:本來沒想爭皇帝來著,可是我的那些哥哥鬧得太過分了,我只好勉為其難了。)

唐中宗李顯是老七,能力也很一般,按理說皇帝也沒他什麼事,不過他不僅是位皇子,還是太后武則天的兒子,也被拉上皇位。不過他的皇位還沒捂熱乎,就又被拉下來,重新當了皇太子。由皇太子變成皇帝的見的多了,不過從皇帝又變回太子的這還是古往今來、空前絕後的唯一一個。武則天死後,李顯又恢復了皇位。(氣憤填膺地:你以為我願意當這傀儡皇帝啊。)

唐少帝李重茂,一位可有可無的皇帝,只當了一個月就被趕了下來。兄弟排行第幾位不知,不過反正不是老大。(痛哭流涕地:我也想發表一下看法,可是我沒有發言權。)

唐睿宗李旦是李顯的弟弟,他的命運也和他七哥類似,按老媽武則天的安排當李顯替補,也曾當了兩回不管事的皇帝,第一次當皇帝要聽母親的話,第二次當皇帝要聽兒子的話,瞧這皇帝當的多憋屈。(萬分委屈地:我TMD就是一沒用的替補。)

唐玄宗李隆基排行為三,他的兩位哥哥連個太子也沒撈上。李隆基當皇子時就露出一定的政治天賦,沒有當時的李太子,唐睿宗的皇位都不知會不會被他妹妹太平公主奪走。(無比自豪地:這皇位是我靠自己的能力爭來的。)

唐肅宗李亨,排行也是老三,屬於稱安史之亂時主動上位,硬生生把玄宗架成太上皇。(不好意思地:戰亂當前,父親民心已失,我鑽了個空子。)

從肅宗始,大唐還是大唐,不過前面的盛世兩字要去掉了。而皇位的傳遞,也基本按長子為皇的原則平穩傳下去了。(異口同聲地:我們也想折騰折騰,可是唐朝已弱,禁不起折騰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四章 英雄出世(1)

李世民雖然得皇位的方法有些偏激,但這產不妨礙他是個非常優秀的皇位。在李世民統治其間,唐朝國力極其強盛。對外方面,在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滅了*厥這一心頭大患,後來更被各族擁立為“天可汗”。對內方面,李世民重用賢能、善於納諫(魏徵之事我就不用再說了吧),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給大唐持續強盛打下了根基,李世民的作為也給後來的皇帝做出優秀的表率。

對於高宗李治,大多評價其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