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2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條件,比如願意與西突厥共享西域南北絲路之利,願意與西突厥在大金山一線夾擊東。突厥,聯手把東。突厥人趕出西域,甚至願意把泥厥處羅可汗及其追隨者交還給射匱可汗,東都繼續鞏固和加強西土經略,繼續維持或加大對西疆的支援力度,那麼即便東征連番失利,對西土局勢的影響也不會太大,最起碼西北危機不會嚴重到難以拯救的地步。

當然,這種猜測沒有意義。對裴世矩這位西土經略的創始者來說,解決西北危機的關鍵還是與西突厥建立實質性的合作。

他堅信射匱可汗的目標不是中土,也不是東。突厥,更不是西域和西海。西域的西域諸國也罷,西海的吐谷渾也罷,實際上都是西突厥人用來在蔥嶺以東建立起一道牢固防線的“工具”。但中土太強大了,即便經常遭遇重挫,也能迅速恢復過來,而一旦恢復過來,中土就會擴張,就會強勢攻擊,所以從西突厥人看來,他們目前所取得的“戰果”不值一提,經不起中土的打擊,因此若想真正在蔥嶺以東贏得一個穩定局面,最終還是需要中土的盟約,一個有誠意且有實質性合作互利互惠的盟約,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沒有任何安全保障。

對裴世矩的這一觀點,聖主和中樞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從南北交往的歷史來看,中土與外虜結盟乃是常態,南北之間不是戰爭就是結盟,不以為奇,其中有誠意的結盟也有先例,而今日中土也的確有必要與西突厥建立有誠意的盟約。

但是,今日中土的核心矛盾是改革和保守,西京是保守勢力的“大本營”,西疆是以關隴貴族集團為主要力量的保守勢力的根基之地,如果中土誠心誠意與西突厥結,就要在西土經略上投入大量“資源”,這等於幫助保守勢力增強對抗改革的實力,這是聖主和改革派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如今西北危機爆發,西北軍退出了西域,退出了西海,在這種不利局面下,如果聖主和改革派妥協,重新啟動裴世矩的西土經略,那麼中央要向西疆投入多少“資源”?可以肯定,這就是第二次西征。

原因很簡單,現在再與西突厥人談實質性合作,西突厥人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必然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中土唯一的辦法就是再把吐谷渾滅了,再殺進西域腹地,再佔據絕對優勢,否則沒辦法談合作。

但對今日的中土來說,東征連續失利,南北關係急驟惡化,南北大戰一觸即發,現在中央連西疆都顧及不到了,哪裡還有能力發動西征?

所以聖主不可能承認自己在策略上犯了錯誤,他只會怨恨西突厥人陰險狡詐,貪婪卑鄙,背信棄義,畢竟名義上中土與西突厥是盟友,而這次西突厥人卻背棄盟約,幫助吐谷渾人復國,悄悄地在中土背後捅了一刀。

聖主一推了之,那麼西北危機的直接責任當然就由西北軍來承擔,而間接責任當然由西京和關隴人來承擔,雖然西京的確有拿西北危機來要挾聖主和中樞的嫌疑,但事到如今,聖主就算把西京和關隴人恨得咬牙切齒,也不敢大開殺戒,以免激化矛盾,再度惡化西北局勢了。

裴世矩決定放棄勸諫,接受事實。既然聖主“聽不懂”他的暗示,對他的“暗示”充耳不聞,那麼西土經略也就不要再提了,西北危機也無法從根源上解決了,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了。

西北危機有三個。一是西海失陷,目前隴西軍團無力奪回;二是西域的且末和鄯善失陷,目前河西軍團也無力收復;最後就是會寧的突厥人要“歸國”,要叛亂,這個目前尚有解決的可能。

裴世矩躬身請命,“聖上,臣請纓,火速趕赴西北。”

。。。

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

裴世矩的主動請纓,正是聖主緊急召見他的目的所在。

西北危機要解決,但目前局勢下,中土無力兩線作戰,再說楊玄感兵變已經讓改革派和保守派徹底撕破了臉,東都即便向西京妥協,讓步也十分有限,最多考慮到西北局勢的嚴峻性,在“資源”上給予一定程度的支援,僅此而已。也就是說,短期內,無論從國力上還是從政治上,還是從中外大勢上來說,聖主和中樞都絕無可能“重啟”西土經略。

當然,西疆的安全不僅關係到中土和國祚利益,也直接關係到關隴人的利益,雖然西京迫於各種各樣的複雜原因,不得不挾西北危機以威脅東都,但關隴人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維護自身利益,所以即便東都在政治上拒不讓步,西京也會傾盡全力緩解乃至解決西北危機。關隴人若想正面抗衡乃至擊敗東都,就必須把自己的地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