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1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會寧的突厥人拖家帶口,實力較弱,根本就沒有能力逃離河西,但問題是,這些人如果以死相拼,叛亂了,最後都死在衛府軍手上,那麼樓煩的阿史那大奈和他所統率的三千餘精騎必然造反。三千多突厥精騎,對中土來說可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筆寶貴財富利用好了,不但有助於邊疆鎮戍,還能給中土培養相當數量的戰馬和騎士,反之,如果白白浪費了,甚至養虎為患,那就太可惜了。

“說服?”聖主大有深意地看了裴世矩一眼,“愛卿是想說服朕吧?”

裴世矩苦笑,深施一禮,懇求道,“聖上,事已至此,我們只能去平息他們心中的悲憤,而不是去激怒他們,否則魚死網破,對我們有害無益。”

當初,為防突厥人為禍,聖主下旨,把部落中的老弱婦孺安置於會寧,把青壯精騎部署在樓煩,硬生生把一家人拆散,父母妻兒天各一方,互為人質。今日會寧的突厥人“鬧事”,禍根就是那時埋下的。此刻若想平息這場危機,並且還要繼續利用這些突厥人為中土出力,還要讓泥厥處羅可汗繼續老老實實地做“質任”,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讓會寧的突厥人與樓煩的突厥人合二為一,讓他們閤家團圓。

聖主稍作遲疑,便斷然說道,“如你所願。如何安置最為妥當?”

“不能放在河西。”裴世矩說道,“短期內西北形勢難以好轉,這些突厥人一旦為禍,後果嚴重,所以暫時還是安置在樓煩為好,一則有助於代北鎮戍,二則若幽燕爆發戰事,也便於緊急徵召。”

“善。”聖主一口答應了。聖主有意發動第三次東征,如果東征期間,把這些突厥精騎徵召到東征戰場,則攻擊力必定大大增加。

“愛卿離開樓煩後,是否直奔河西會寧而去?”聖主又問道。

裴世矩搖搖頭,“渡河後,臣要拿著聖上的詔令,先去朔方,再去靈武,調集一萬大軍,日夜兼程趕赴敦煌,做出反擊之態勢,以迫使西突厥人妥協讓步,繼而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展開實質性合作。”

這在聖主的預料之中,他料定裴世矩在安撫了會寧的突厥人,抓牢了泥厥處羅可汗這張“牌”之後,必定趕赴西域,與西突厥人談判合作,只是如今西土局勢十分不利,談判難度太大,成功希望十分渺茫。

然而,裴世矩的“神來之筆”,卻給了聖主一個大大驚喜。

。。。

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

弘化留守府可以就近指揮的就是西北靈朔軍團。

靈朔軍團主要屯駐地就是靈武郡的賀蘭山一線,而朔方郡的駐軍相對較少。靈朔軍團的最高指揮官便是弘化副留守、右驍衛將軍馮孝慈。

如今弘化形勢不明,既不知道留守元弘嗣是否已經免職拘捕,也不知道唐國公李淵是否已經順利接掌留守府,但從西京對弘化形勢諱莫如深來推測,足見西京已經實際控制弘化形勢,而有能力幫助西京控制弘化大局者,唯有西北軍裡的實權派馮孝慈。

西京之所以諱莫如深,無非就是以武力要挾東都,而東都也的確忌憚,面對西京手中厚實的“籌碼”,西北危機再加西北軍的控制權,難免心慌意亂,倍感棘手。

裴世矩直接針對西京的“籌碼”下手,招招致命。西北危機有三個,裴世矩首先解決河西會寧的突厥人,直接把會寧的突厥人遷到樓煩,乾淨利落,根本不給西京從中“搗亂”的機會;接著直奔西域,與西突厥人談判,只要談判成功,西突厥人達到了目標,則必然暫時中止對吐谷渾人的支援,停止蠶食西域諸國的步伐,如此則河西危機化解,隴西危機也能有效緩解,會寧危機更是煙消雲散,西京要挾東都的政治“籌碼”頓時減少了一半。

當然,裴世矩若想在與西突厥的談判中最大程度地維持中土利益,必須展現中土實力,而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帶兵增援河西,軍事施壓。軍隊從哪調?就從靈朔軍團裡調。聖主直接下旨調兵支援河西,中樞重臣裴世矩親自統率,試問哪個統兵將軍敢公然抗旨?

裴世矩遵照聖主旨令,從靈朔軍團帶走一萬大軍,做為靈朔軍團最高指揮官的馮孝慈,難道還揣摩不出其中隱含的深意?如果聖主不信任馮孝慈,懷疑他的忠誠,馮孝慈的政治生命還能延續多久?而新任弘化留守唐國公李淵肩負聖主重託,又握有隴右十三郡之軍事大權,在西北危機日益嚴重的關鍵時刻,還能繼續“默契”配合西京做“鴕鳥”?如果他繼續不作為,甚至甘願冒著失職、瀆職之險,公然挑戰聖主和中樞的威權,他的仕途還能長久?馮孝慈和李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