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打漠北,北虜首尾難以兼顧,結果可想而知。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到了那一刻,大漠北虜倒是不願與中土決裂了,與其一怒拔劍,一個打兩個,自討苦吃,倒不如暫時妥協,繼續維持三強對峙、互為牽制之局,最起碼可以悶頭大發展,練好“內功”,不至於被敵人聯手打得鮮血淋漓,一敗塗地。

此策與“圍魏救趙”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既能拯救西北危局,穩定西疆形勢,又能緩和南北關係,穩定北疆局勢,因此如若成功,對中土非常有利,足以讓聖主和中樞從焦頭爛額的外交困局中擺脫出來,可以騰出手來一門心思穩定國內局勢,甚至還能順利完成第三次東征。

聖主反覆思量,仔細權衡,詳盡分析和推演,最終還是認可了裴世矩的計策。

但是,聖主有個最大的擔心,那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西突厥人可以利用,卻不能信任。

突厥人雖分東、西兩部,但終究是同脈同源的一家人。從種族的角度來說,突厥人和漢人是天生的仇敵,所以如果東、西兩部突厥在關鍵時刻聯手“算計”中土,則中土必定難逃重創之噩運。

聖主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對兩部突厥來說,中土最強,中土是他們共同的敵人,所以若有天賜良機打擊中土,削弱中土,他們是否會聯手攻擊?”

“當然會聯手攻擊。”裴世矩毫不猶豫地說道,“對西突厥來說,他們最願意看到的局面就是中土與大漠兩虎相爭,如果兩敗俱傷就更好,這對他們穩定蔥嶺以東的形勢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若大漠北虜要發動南北大戰,併為此尋求西突厥的幫助,西突厥必定積極支援。”

聖主沉默不語,臉色有些難看。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積極結盟西突厥,以遏制和打擊大漠北虜的野心,以贏得更多時間來穩定國內局勢。只待國力恢復,兵強馬壯,不待大漠北虜南下,我們就會北上征伐,殺他個落花流水,以絕後患。”

此言一出,聖主龍顏大悅。對未來要持樂觀態度,唯有樂觀才有信心,才能積極主動,如果事事悲觀,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棄,那還有什麼未來?

“如果西土那邊能夠取得滿意成果,北疆這邊或許還可以繼續東征。”聖主不失時機地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事已至此,裴世矩對第三次東征必須表態,不能再含含糊糊了,“請聖上寬心,此去西域,臣當竭盡全力,必不負聖上所託。”

。。。

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

君臣二人商議妥當,並不代表裴世矩馬上就能成行。

p》如此大事,關係國運,不但需要中樞最高決策層的一致同意,還需擬製詳細方案,把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問題都要考慮周全,中央、衛府、地方官府、西北軍、西域校尉府等相關府署也要通力配合,是一項浩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亦不能說走就走。

裴世矩是此“工程”的發起者和執行者,此趟西行,主要是起統籌、協調、指揮和決策作用,具體事情還需要中央和地方上的軍政官員具體去做,這就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其執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裴世矩信誓旦旦,但也沒有拍著胸脯做出承諾,實際上就算他做出承諾,聖主和中樞重臣們也不會相信,也就姑且聽之,做好兩手準備,備好預案,一旦裴世矩此行未能達成預期目標,則馬上改弦易轍,另行他策。

聖主的目標已經很明確,儘快發動第三次東征,所以他給裴世矩的時間非常有限,最多到今年年底,滿打滿算五個月,扣除掉趕路的時間,裴世矩實際上可以用來完成談判的時間,理論上不足三個月,時間太少。

目前國內外局勢都不好,國內有頑固的保守派,國外有兇狠的北虜,危機四伏,聖主和中樞焦慮不安,急於逆轉,於是發動第三次東征就成了最“便捷”的“救命稻草”。此舉雖有急功近利之嫌,但若一切順利,實現了全部預期目標,對內可重建威權,對外可武力威懾,則國內外局勢都能迅速逆轉,的確有立竿見影之效。但第三次東征不能拖,明年春天必須開始,如果拖到後年乃至更久,“黃花菜都涼了”,它就不是“救命稻草”,而是自殺的“絞索”了。

這就是聖主限制裴世矩完成任務時間的原因所在,其用意並不是增加任務的難度,而是警告裴世矩,必須分清這個任務的主次。

裴世矩西行的主要任務是“摧毀”西京拿來要挾東都的政治“籌碼”,迫使西京必須向東都妥協,最起碼不要公開反對第三次東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