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渾人在背後捅了一刀,而是因為聲名顯赫的中樞宰執大臣楊玄感舉兵謀反。
正常情況下,像楊玄感這等權勢傾天的權貴舉兵謀反,其背後必然牽扯到皇統之爭,而當今中土皇帝因為只剩下一個嫡皇子,實際上爆發皇統之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皇統之爭就像一個魔咒,誰中了魔咒誰就無從逃脫,今日的中土皇帝父子便在魔咒的驅使下,一步步走向自相殘殺。
只是,讓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百思不解的是,如果幽燕亂局的實質是父子相殘,那齊王戍邊的傳言又從何而來?
=
。。。
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
叱吉設阿史那咄捺、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和楸利發史蜀胡悉三人經過反覆的分析和推演,最終把當前複雜局勢歸結為幾個關鍵問題。
齊王北上戍邊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齊王北上戍邊,意味著中土在南北關係上做出了新的調整,那麼這種調整對大漠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如果是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南北關係日趨惡化,南北戰爭日益接近,那麼磧東南牙旗如何應對?牙帳又如何應對?
牙帳如何應對,不在三人的考慮範圍內,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火速奏報,把近期有關中土幽燕邊陲局勢的急劇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南北關係可能產生的重要影響如實上報,但是,因為獲取訊息的手段有限,傳遞也十分不便,他們暫時還無法準確掌握幽燕邊陲的局勢變化,不確定的因素太多,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僅靠猜測和推演出來的東西不能上報,以免誤導牙帳做出錯誤決策。
叱吉設阿史那咄捺做為磧東南牙旗的統帥,理所當然優先考慮牙旗和個人利益,所以他拿出的決策是,考慮到現實可見的危機,立即徵召諸種部落大軍嚴陣以待,並派出一部分人馬火速南下,以剿殺馬賊的名義迅速逼近懷荒,以此來威懾中土,向中土長城守軍施加重壓,確保幽燕危機不會越過長城蔓延到大漠,以致於危及到磧東南之安全。
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當即提出了反對,認為阿史那咄捺緊張過頭了,驚慌失措之下出了個昏招。
牙旗徵召諸種部落大軍,並逼近懷荒對長城形成威脅,明顯就是挑釁,是乘火打劫,落井下石,必然會惡化南北關係,偏偏此刻中土的皇帝和權力中樞就在幽州的臨朔宮,中土的東征大軍也正在陸續撤回幽州,所以牙旗的挑釁和投機之舉十分不明智,必然會激怒中土的皇帝,會遭到中土的猛烈報復,雖然雙方不會因此撕破臉,不會因此爆發衝突,但中土如果找個藉口減少甚至斷絕南北迴易,則大漠的損失就大了。
阿史那思摩的強烈反對,讓阿史那咄捺非常不滿,不過阿那思摩不僅是他的堂叔,在大漠亦是威名顯赫之輩,在牙帳中亦是權勢強橫、德高望重,阿史那咄捺無論如何也不敢得罪這位牙帳“大佬”。
阿史那思摩是大漠上的一位傳奇人物。當年東。突厥汗國陷入分裂和內亂時刻,阿史那思摩曾被一群突厥王公推舉為可汗,堅守磧北牙帳,直到啟民可汗得到中土承認並助其重返大漠後,阿史那思摩遂為了大局又毅然交出了權力,盡心盡力輔佐堂兄啟民可汗,竭盡全力奔走於南北雙方,為南北和平做出了巨大努力,由此可見此人的大智慧和大氣魄。始畢可汗執政後,十分忌憚自己的這位堂叔,根本不敢授予其兵權,亦限制其來往於南北,以免其藉助中土之力影響到牙帳決策,於是阿史那思摩就有被架空的趨勢,但阿史那思摩畢竟是極具威望的親中土派,現在南北和平也依舊是南北雙方共同追求的目標,因此關鍵時刻,阿史那思摩依舊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阿史那思摩的建議是,在中土幽燕局勢沒有明朗化之前,在局勢變化對南北關係的影響尚不確定之前,要保持冷靜,要靜觀其變,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盲目衝動,更不要做出“刺激”中土的危險舉動以危及到南北正常關係,免得最後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取其禍。
阿史那思摩的理由是,目前中外大勢對大漠有利,牙帳在南北關係上掌握了主動。原因很簡單,中土連續兩年東征失利,遭受了重挫,中土皇帝和他的支持者在政治軍事上都陷入了深重危機,中土皇帝最為信任的大臣楊玄感舉兵謀反就是一個鮮明例子,這說明中土“內憂”很嚴重,而西突厥人橫掃西域和吐谷渾人復國所造成的西疆危機,又是嚴重的“外患”。此刻的中土“內憂外患”一起爆發,腹背受敵,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哪裡還有時間、精力和理由去破壞南北關係,發動南北戰爭?相反,此刻中土為了贏得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