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2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渡河北上的傳言更是甚囂塵上;以致於大河北部郡縣的形勢驟然緊張;河北眾多軍政長官十萬火急地懇請左翊衛將軍段達;儘快率軍由涿郡出發;沿永濟渠南下戡亂剿賊。

九月二十四日;恆公瀆西岸聯盟總營;內外府諸軍統帥雲集一堂。

司馬袁安代表聯盟統帥部;首先宣佈了聯盟新的軍隊建制。聯盟下設五路總管府;在原有左右中三路總管府的基礎上;增設前後路總管府。

經與瓦崗人具體協商;翟讓等瓦崗首領同意把瓦崗軍整體併入聯盟;併成立聯盟前路總管府;前總管翟讓;副總管單雄信。瓦崗軍現有六千餘人;在此基礎上整編為聯盟第十六軍和第十七軍。依聯盟建制;每軍四個府;不足部分可在今後的發展中補齊。

原留守總管府改為後路總管府;後總管韓曜;副總管王揚。下轄兩個軍;聯盟第十四軍;統軍韓壽;聯盟第十五軍;統軍陸平。

聯盟西征中原時;留守蒙山的陳瑞和韓曜手上只有六個團;經過擴張後現在也只有十個團兩個府;距離統帥部所給予的兩個軍八個府的建制差了太多;但這是聯盟最高統帥李風雲的嫡系人馬;而且在西征中原之際;他們坐鎮後方;確保了蒙山安全;確保了聯盟退路之安全;勞苦功高;論功行賞;也的確可以給他們兩個軍的建制。

兩個軍的建制;代表的可不僅僅是軍隊人數;而是由這個人數所帶來的權力和財富。

今日聯盟的權力架構;經過西征中原期間的濟陰整軍和小黃整軍;經過一系列的勝利和發展壯大之後;與往昔已大不相同;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李風雲在個人權威不斷增加的同時;巧妙透過聯盟統帥部;把軍、政、財三大權逐漸握在了手中。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聯盟劫掠通濟渠所得;雖然一部分被豪帥們所佔有;但大部分都落在了聯盟統帥部手中;而原因很簡單;劫掠通濟渠這種大動作需要聯盟諸軍的協調配合;缺了哪一個都不行;所以在財富的分配中;多勞多得固然是應該的;但必須拿出一部分來照顧其他人;以顧全整個團隊的利益。聯盟發展了;團隊進步了;個人才能提高;這個道理太簡單了;以豪帥們的智慧不可能不理解;不可能不支援;所以他們都上繳一部分擄掠所得給聯盟統帥部;由統帥部來“均財富”;但結果卻與他們的預期不一樣;因為他們不知不覺中就把聯盟統帥部“養肥”了;而統帥部“有了錢”;財大氣粗了;一方面的確兼顧大家的利益;一方面也理所當然利用手上的財富;最大程度的“收買”豪帥們手上的軍政財三大權力。

翟讓和瓦崗人為什麼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選擇了併入聯盟?原因無他;要生存要發展;就需要源源不斷的財富;而若想獲得源源不斷的財富;就必須把聯盟做大做強;於是便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併入聯盟;壯大聯盟實力;依託強大的聯盟來獲得源源不斷的財富;要麼離開聯盟;因為聯盟不是悲天憫人的菩薩;不可能拿自己的口糧日復一日的養一個“路人甲”;但當前形勢下;獨自發展的難度太大了;就算支撐下來了;也不過勉強餬口而已;至於說發展壯大那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所以僅從吃飽穿暖活下去這個最低要求來說;瓦崗人暫時只能把野心“收藏”起來;老老實實跟在聯盟後面;大家齊心協力一起討生活。

現在聯盟承擔了一部分“養活”所有義軍將士的責任;在庫藏允許的情況下;按人頭給錢給糧給絹帛;事實上也就是最大程度的集中了“財權”;而財權的“集中”直接推動了軍政大權的集中。然而;目前形勢下;聯盟連塊固定的地盤都沒有;又如何維持自己的庫藏?劫掠所得是有限的;一旦用完了;聯盟又如何養活數萬將士?雖然聯盟諸軍在當前形勢下;自力更生是必要的;但自力更生的後果必然是逐漸脫離聯盟的控制;一旦聯盟崩裂;就與李風雲的願望背道而馳了;所以李風雲若想牢牢控制聯盟;控制軍政財大權;就必須想方設法獲得財富;以財富來養活軍隊;來壯大實力。

後路總管府下轄兩個軍;八千人的建制;八千人的軍資;可想而知這個賞賜之重;但豪帥們心知肚明;李風雲名義上是“重賞”;實際上是左手進右手出;那些錢糧都還在李風雲的口袋裡;說白了他就是利用這兩個軍六千人的空額;給統帥部留下足夠的錢糧儲備;以維持他對財權的控制。

控制了財權也就控制了軍隊;控制了聯盟;但這是竭澤而漁的做法;不可持續;好在李風雲與段文操達成了妥協;聯盟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可以在魯郡獲得一些糧食;而這些糧食以及其他物資;保守估計可以幫助聯盟二十個軍數萬人馬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