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部分(1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不過這種機遇很難把握,敵人終歸是敵人,即便他們內部自相殘殺,但在重大威脅下還是會擱置矛盾一致對外,因此在李子雄看來,李風雲應該還有更有效更厲害的“後手”。

“你在塞外苦心經營這麼多年,不至於一無所成吧?”這個疑問李子雄早就有了,但直到今天才有機會問出來。

李風雲笑而不語。

李子雄知道答案了,不再追問,“你打算何時撤離?我們時間緊張,在這裡耽擱不起。”

“你先回飛狐,某再等兩日。”李道,“依某的估猜,他們也應該到了。”

“他們是誰?”李子雄好奇了。

“某的兄弟,塞外的兄弟。”

。。。

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

八月十六,凌晨,封德彝在館驛中被近侍喊醒,看到了段達的急報。

談判結果比封德彝預料的要好,這說明李子雄因為在利益訴求上與白髮賊有所不同,導致雙方在未來決策上有較大分歧,目下如果能滿足李子雄的條件,誘使李子雄出塞,再透過齊王和冀北、幽燕豪門世家向白髮賊施壓,脅迫白髮賊也出塞,這事就成了,即便時間上有所延誤,聖主和中樞也能接受。

如此一來,齊王北上就成了關鍵,齊王必須在未來一個月內抵達長城,而這對封德彝來說難於登天,有心無力。

齊王地位超然,除了聖主,餘者都要俯首稱臣,除了中樞核心層的決策,餘者亦不能限制和束縛他,所以封德彝若想調動或利用齊王這股勢力,只能呈奏聖主和中樞,然後由聖主和中樞做出決策,命令齊王執行。但現在的問題是,齊王北上戍邊關係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不但對國內政局產生影響,對南北關係的影響就更大,尤其就目前內憂外患的中外大勢來說,國內政局和南北關係的穩定乃重中之重,切切不可再施以任何“刺激”性舉措以進一步惡化當前危機重重的政治環境,這就導致齊王即便有北上戍邊的機會,聖主和中樞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即便有所鬆動,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中外形勢和恰當時機的緊密配合,不存在一拍腦袋,一蹴而就之可能。

封德彝一籌莫展。用什麼辦法才能讓齊王於一個月內北上長城?

雖然封德彝之前就已經大膽進諫,以創造發動第三次東征條件為前提,以“任用賢才”為名義,勸說聖主儘快詔令齊王戍邊,當時聖主並沒有反對,其後裴世矩公開舉薦齊王戍邊,中樞也沒有反對,這足以說明聖主和中樞已經在齊王戍邊一事上達成了一致意向,但在未來一個月內絕無可能形成決策,因為聖主和中樞已經決定暫不返京,而在兩京政局尚未穩定的情況下,聖主和中樞不會以齊王戍邊來“刺激”北虜,以免進一步惡化南北關係。換句話說,就算封德彝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奏請聖主和中樞儘快在齊王戍邊一事上做出決策,也不會得到任何回應。

既然在“上層”無計可施,只有在“下層”想辦法了,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說服齊王,讓齊王相信聖主和中樞已經同意他北上戍邊,也默許他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擅自率軍北上,以聯合段達一起實施借刀殺人計,驅趕白髮賊出塞作戰以報復突厥人,混亂塞外局勢以緩解邊陲鎮戍危機,但是,齊王有沒有決心和勇氣行險一搏?

此舉嚴重違律,授人以柄,日後若被聖主和中樞秋後算帳,百口莫辯。另外此番北上長城,與突厥人正面對峙,稍有不慎就會破壞南北關係,引發南北衝突,甚至提前引爆南北大戰,而這些嚴重後果與之前齊王擅自返京平叛、擅自控制黎陽、擅自在永濟渠一線剿賊所導致的後果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一旦時運不濟,連遭重挫,齊王就完了,而他個人政治生命的結束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危及到了國祚安全,如果中土利益損失太大,齊王萬死莫贖其罪。

由此可見此事的風險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懸殊太大,任憑封德彝口若懸河,舌燦蓮花,也休想說服齊王分毫。

封德彝殫精竭慮,苦思無策,無奈之下回書段達,繼續約談,持續向李子雄施加壓力,明確告訴對方,當前國內外局勢根本不允許聖主和中樞做出齊王北上戍邊之決策,除非他們先出塞,先主動改變塞外局勢,給齊王創造北上戍邊之機會,否則齊王寸步難進,一旦局勢向不利於齊王的方向發展,則李子雄等人也就錯失了最佳機會,將來悔之莫及。

另外,他也給段達提了一個建議,一個新的談判思路。如果齊王火速北上,配合李子雄、白髮賊出塞作戰,便能將計就計,藉此機會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