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少府,你出去看看就知道了。”主薄拉著澹臺舞陽便向帳外走去,“造反的是一位白髮將軍,殺氣騰騰,如惡魔一般。”

帳簾掀開,陽光耀目,澹臺舞陽不由自主的閉上了眼睛,再睜開時,映入眼簾的霍然是一杆迎風招展的大纛,但那不是大隋王國的赤紅大纛,也不是衛府軍的黃色大纛,而是一面黑色大纛,纛旗正中,一個白色虎頭正張開血盆大口,仰天咆哮。

澹臺舞陽駭然心驚,頓覺頭暈目眩,跟著眼前一黑,一頭栽倒。

。。。

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

《戰隋》最新章節。。。

段文操當真是無力剿賊,他是魯郡的行政長官,而戡亂剿賊是衛府鷹揚的職責所在,他手裡既沒有軍隊,也沒有統兵權,他拿什麼剿賊?

大河南北的衛府鷹揚,包括河北、河南和齊魯地區的鎮戍軍隊,因為距離遼東戰場較近,大部分都被皇帝和中樞徵調為東征之師,已經或者正在趕赴涿郡集結。之前皇帝和中樞並沒有想到國內會出現叛亂,當然因為地方官府的蓄意隱瞞,現在皇帝和中樞還是不知道國內叛亂正在愈演愈烈,已經危及到了國內的穩定。齊郡是最先爆發叛亂並形成地區危機的地方,而叛亂之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被鎮壓下去,就是因為齊郡諸鷹揚的主力都不在了,無兵剿賊。齊郡郡丞張須陀在迫不得已之下,不得不“先斬後奏”,在沒有東都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徵調宗團鄉團和郡內壯丁組成軍隊剿殺叛賊。

如今段文操也只有走張須陀這條“先斬後奏”之路。段文操的哥哥段文振是兵部尚書,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有張須陀這個“先例”的情況下,授予段文操統兵權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但如此一來,齊魯叛亂迭起,已經嚴重危及到齊魯乃至大河南北穩定的真相便會暴露。

齊魯地區在東征開始之前,突然有大批的叛賊舉旗造反,原因何在?這背後有沒有政治目的?做為齊魯貴族集團核心力量的段文振、段文操兄弟都是皇帝信任的臣子,都是朝堂上的改革派勢力,皇帝理所當然會相信他們的上奏。那麼從常理來推測,在國內有大規模的叛亂,區域性地區尤其足以影響到東征的關鍵地區的局勢動盪,東征大計必然要暫停或者推遲。這顯然是皇帝和中樞以及改革勢力所不願看到的,但這卻是朝堂上的保守勢力所希望的。

段文操必須要把此事權衡清楚。如果他透過哥哥段文振向皇帝陳述實情,以討取統兵權,其結果可能會影響到東征程序,這必然會損害到朝堂上改革派利益,白白便宜了保守勢力。換句話說,這或者正是那些“政治黑手”們混亂齊魯局勢的最終目的。反之,他如果繼續向皇帝隱瞞實情,在不影響東征程序的同時,仿效張須陀,“先斬後奏”,先徵調宗團鄉團等地方力量組建軍隊圍剿叛賊,則能避免諸多重大不利因素。

只是,如此一來,便是齊魯人殺齊魯人,而關隴人則坐收漁翁之利。

段文操越想越是憋屈,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吞活剝了張須陀和董純。

這時,段綸出現,一語點醒了段文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段文操身處局中,不知如何破局,而段綸卻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張須陀有意把王薄、孟讓趕進魯郡,禍水東引,那對策其實很簡單,堅決堵住王薄和孟讓的南下之路,把他們再趕回齊郡,讓張須陀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

至於徐州賊入魯,段綸認為未必出自董純的本意。徐州有賊,董純卻未能在自己的鎮戍區內圍剿賊人,反而讓賊人逃進了齊魯地區。徐州軍隊不能越境追殺,董純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賊人逃之夭夭,這對他而言不僅是個恥辱,亦是重大失職,無法向東都交待。另外段綸剛從東都過來,或多或少知道一點董純目前的不利處境,所以段綸推斷,東都肯定有人會藉此機會向董純發難,即便不能將其趕出軍隊,也要給隴西貴族集團找點麻煩。

也就是說,張須陀和董純並沒有聯手“設計”段文操的可能。既然如此,那在與齊郡張須陀針鋒相對的同時,便可與彭城董純攜手合作,雙方齊心協力共剿賊寇。

段文操採納了段綸的建議,當即急書彭城董純,一邊向其表達感謝之意,一邊建議雙方聯手剿賊,同時也把魯郡當前困境如實相告,希望彭城方面在剿賊一事上能給予有力支援,以緩解魯郡之危急。言下之意,你軍隊不能越境,難道賊就不剿了?做事和做人一樣,要靈活變通,不要太刻板,更不要死抱著律法軍紀不放,為達目的,要無所不用其極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