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小小的縣城——說是農村比較好一點。從又小又破的城門望到底,好像不過二十來步,裡面就七八戶人家,據說很多人都不在了。
隨便敲開一個小屋的門——這個屋子用木頭搭成,感覺十分的不牢,到處都是縫隙,而門已經腐朽不堪。過了一會兒,便走出一個婦人。
這婦人黃褐色的面容,眼圈微紅,十分的枯槁。瞭解來意後,這個婦人為難的請他們進屋。
這個屋子大約五平方米,也就能容納兩個人。陽光從木頭的縫隙中,放肆的照射進來,讓這個藏著汙穢的屋子顯現曝光出來。
“讓兩位見笑了。”婦人給二位燒了一壺熱水。據她介紹,這個叫做安定的小縣城,以前是蠻興旺的,比現在看上去的還要大個好幾倍呢。“只是要抵禦匈奴的入侵,許多人都被抓去當士兵,或者是修建長城。比如我的丈夫,被抓去戍守邊關,已經有三年多了,我已經許久沒有見到了。”
他們陷入一陣傷悲當中,感嘆這個時事。除了無奈,亦是無奈。歷朝歷代,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陷入惡性的民族紛爭之中不可自拔。
“這些東西,都是準備後天的秦歲首。”婦人拿出備好的吃的,比如風乾的肉,放進水中燉煮,“反正丈夫也不在,過這個節日都是我一個人過。”
宛蘭心中咯噔一跳,算算時日,好像後天就是秦歲首了。去年的這個時候,她還在南越國的靈渠,準備踏上尋找千億的路途。如今又是這個秦歲首,她準備結束這個無止盡的旅途,要回家去。
或許像這個婦人一樣,在無盡的等待中,慢慢喪失了信心。
兩天後,便是隆重的秦歲首節日了。
但顯然這個節日並沒有什麼可以熱鬧的。看看這裡蕭條的人煙,就很快明白了。唯一的意義,就是吃得好一點。
吃罷了晚飯,宛蘭閒著無事,裹著厚厚的衣服,走到外面。
風正呼呼的吹著,就好像是一個獨奏,單調而蕭瑟。如果硬要為這個獨奏取一個樂曲名字的話,相信“流浪人的夜曲”會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