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2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上都露出了欣喜之色。

趁著王夫人心情好,吃完飯之後,張越便將剛剛碧落所說之事和盤托出,只說這是自己的主意。王夫人聽著略一思忖,隨即就答應了。

“也罷,你大堂伯不在,我如今也顧不上他。他不比他大哥,本性純良,讓他在外頭結交幾個友人也是好的,我也能對他死去的母親有個交代。你做事,我自然放心。”

這時候,門外恰是響起了一個通傳聲:“夫人,宮裡張公公來了。”

碧落見王夫人放下了碗,忙站起身到門邊上打起了簾子,因問道:“哪位張公公?”

“是御用監太監張公公。”

得知是張謙,王夫人自不會怠慢,見張越站起身來,她便笑道:“既然越哥兒你正好在,那就替我去迎一迎。張公公也是常來常往的人,你直接帶他到上房來就是。碧落,這兒有惜玉在也就夠了,你索性陪著越哥兒走一趟。”

碧落聞言笑說道:“要奴婢說,指不定是之前那個大夫透了訊息,張公公是宮中娘娘派來道賀的,這喜訊向來就傳得快。若不是為著這事,張公公興許就是衝著越少爺來的。”

張越本就正愁沒法找人打聽一個準信,聽說張謙來了早就提起了精神。當下他答應一聲便同碧落往外走,上了夾道,穿過西邊一扇小門,走了一箭之地就是垂花門,又往東繞過一道粉油照壁,便是英國公府正堂武英堂。隔著那道竹簾,他一眼就看見了裡頭那個身穿大紅貯絲紗羅袍的熟悉身影,不是張謙又是誰?

第七卷 悲喜事 第011章 文武之間

儘管分別不過半年,但張謙和張越都比去年的時候消瘦了少許。過年的時候,暹羅、占城、爪哇、蘇門答剌、泥八剌、滿剌加、南渤利、哈烈、沙哈魯、千里達、撒馬兒罕聯袂入貢,張謙藉此為由匆匆回京,和禮部官員一同連軸轉了兩個多月,這才把一干人等安排得妥妥貼貼。即便他打熬得好筋骨,那段時日也險些撐不下來,之後更休整了好些天。至於張越就更不用說了,在任上幾乎就不曾遇上什麼順心事。

此時此刻,兩人廝見過後分賓主落座,一個小廝奉茶之後便躡手躡腳退了出去。張謙是英國公府的常客,看了一眼侍立在張越身後的碧落,知道這是王夫人的心腹侍婢,心中自然有了數,因此你來我往客套了兩句便直截了當道出了正題。

“三公子回來也有好幾天了,可是一直在想為何回來之後沒有動靜?其實因為這件事情,皇上發過好幾次火。漢王因為坐船入京沿路騷擾地方,結果惹怒了皇上,下了手詔不許進北京,給趕回了樂安州去。就在今天,都察院上書彈劾的那位御史捱了廷杖三十,去了大半條性命,要說倒黴卻是沒人及得上他。相形之下,你那位老師還好端端地呆在錦衣衛,你自己更是舒舒服服呆在家裡頭,可以說是幸運至極了。”

張越原本就對自己莫名其妙遭了彈劾很有些不滿,但此時聽說永樂皇帝朱棣竟是為此動用了廷杖,他不禁悚然動容。沉吟良久,他方才試探著問道:“張公公,那皇上對此究竟是什麼態度?”

“今天廷議的時候,皇上是揪著那位御史上任三月未曾上奏隻言片語,一朝上書言事時卻多用不盡不實之辭危言聳聽這一條,別的什麼都沒說。只是都察院的兩位都御史為此很不滿,據理力爭。還把杜大人當初越級拔擢的事情也拿出來說道,最後皇上拂袖而去。又下旨廷杖,都察院那些人這才噤若寒蟬。其實皇上發怒的並不單單是這麼一件事……”

張謙沉吟片刻,想到當日張越幫過自己大忙,他和張家的交情又非比尋常,也就索性實話實說道:“之前孟賢舉發漢王劣跡,好幾位勳臣都對此頗有微詞,說是孟賢窺伺藩王意圖不軌。保定侯那兒壓力不小,因此才不敢設法求情,趙王那兒也因此受了申飭。如今杜大人和你這麼一鬧騰,武將勳臣中間更有不少人都認為是小題大做。若非你是英國公本家侄兒,單單那些靖難功臣就能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聽了這些話,張越登時恍然大悟,心中猶為警惕——漢王如今都已經就藩樂安,在京城的武將勳臣之中竟然還有這樣的影響力?換言之,竟然還有這麼多人看好漢王,甚至可以為此對那些確鑿的罪證視而不見?

想到這裡,他便索性站起身來,假作滿臉不忿地說:“可杜大人往日不偏不倚,此次行事業是堂堂正正呼叫都司衙門的軍馬,並非是有意牽扯漢王!”

“杜大人的人品皇上還是信得過的。若他原本就是太子的人,錦衣衛將他押回北京後,皇上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殺人!”張謙的語氣陡然低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