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手。就在這時候,旁裡卻遞過來一個福祿壽紋樣的梅花形手爐,看到是秋痕,張越便笑著接了過來雙手捂著,又長舒了一口氣往後挪了挪身子,正好倚在炕椅靠背上。
“在外頭奔波了快三個月,骨頭都要散架子了,想這樣舒舒服服躺一躺都是難能。對了,這些天家裡可還好?前些日子所有朝官命婦都要到思善門外哭臨,你們可還撐得住?”
“還好,有大伯孃提醒,大家早有準備,再說只是三日,咱們家裡妯娌四個身體強健,總算是撐了下來。只是你不是在衙門就是在外頭奔波,兄弟們都很惦記你,大哥二哥自不必說,四弟還特意託同科舉人打聽訊息,對了,都忘了告訴你,他們三個鄉試都中了!”
這些天一直忙得昏天黑地,張越根本沒顧得上問這件事,此時得知自然是大喜過望。追問了名次之後,他便感慨道:“祖母生前她一直盼望小四能有出息有擔當,小七哥又是她的孃家侄孫,這兩樁就足可告慰了。不過,小方能中卻是意外之喜,他畢竟才十六歲,大堂伯和大伯孃也必定是高興的……只是不知道如今這國喪一起,明年這會試如何安排。”
明初並不完全拘泥於三年一試,更不像清朝那樣每逢登基等等慶典就大開恩科,因此張越對明年是否仍會如期舉行會試並不確定。杜綰卻是從父親那裡聽說過一些,此時便笑說道:“眼下雖是國孝,但科舉畢竟是選人才之道,皇上不會輕廢。如今已經有不少士子齊集京師,會試應該是不會延後的。再說了,無論四弟還是其他兩位,對此都有準備。四弟今天正好在家,一會兒準過來,你要是不放心,直接對他說也就是了。”
正如杜綰所說,張赳不多時就親自過來了,兄弟倆自然有好一番話說。晚間張超張起回來,雖說如今已經過了二十七日大喪期,已經可以飲酒吃肉,但謹慎起見,兄弟幾個都是以茶代酒,飯後就團坐在一塊說話。言談間,張超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便放下了茶盅。
“此次隨扈勳貴個個都獲賜白金鈔幣和蘇木胡椒等等,扈從軍官也各自有賞。之前彭十三不是一直不肯出仕麼,這一次皇上以救駕有功,進他為神策衛千戶,世百戶。以其忠義雙全的緣故,特旨不視事,仍隨侍英國公。不但是他,得到封賞的軍官還有不少,因為孟家兄弟之前也在彭十三軍中,此次不要賞賜,只求皇上允他們仍在大寧,他日若有功再賞,於是皇上準了。”
張越心中大安。要知道,這會兒接受賞賜容易得很,但難保以後留下心結。如今他們倆表明心跡,就給將來留下了地步,至少他日朱高熾就不太會拿先頭孟賢之事算總賬。他當即便讚道:“好,孟韜和孟繁這兩個小子終於開竅了!”
“我就說吧,三弟和咱們想得從來就不一樣,我還想說他們倆遲鈍來著!”張起無可奈何地一攤手,又跟著嘆了一口氣,“你前往山東的這些天,京師裡頭又出了不少事。頭一樁是御史彈劾了不少大臣居喪不宿衙署,飲酒吃肉毫無戚容,從成國公、定國公、興安伯等以下,公侯伯都督就有小十個人,戶部郭尚書也在其列,其他的京官至少也有六七個。結果皇上寬宥了勳貴和郭尚書,其餘的人都治罪了,只這一遭仍是眾多人丟了臉面。”
他這話音剛落,張赳就接上了話茬:“第二件就是周王上表請赴京行祭禮,皇上以周王年邁未準,詔請官代來。但周王言辭懇切再次上表,如今皇上準陳留郡主進京祭拜。據三叔說,周王世子和汝南王之間紛爭極大,此次周王派陳留郡主同長史一同上京,一來是因為當初皇上愛重陳留郡主,二來也大約是存了保全兒孫的意思。”
提到周王朱橚,張越就想起了回鄉安葬祖母時陳留郡主朱寧的囑咐。只是沒想到,周王府的家事直到眼下還是沒個結果。接下來三兄弟又給他講了這些天的好些人事任命和瑣碎雜事,他聽到最後不禁深為納罕,結果還是張超笑嘻嘻地攤了攤手。
“這都是小四讓咱們留意的,他說你一向仔細,一回來必定要打聽這些。與其讓你再費功夫,不如咱們注意記下,也好讓你少花點時間。嘿,不是我說,小四如今可是越來越像你了。”
此時此刻,張越這才知道這些訊息為何如此詳盡,看到張超張起對視一眼滿面笑容,看到張赳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張越不禁覺得心中異常溫暖。正在這時候,他就聽到外頭傳來了一個小廝的聲音。
“三少爺,三老爺回來了,讓您去外書房說話!”
既然張倬回來了,張越便站起身來,臨出門前卻轉身對張超兄弟三個深深一躬,這才轉身大步離去。這會兒已經是戌時三刻,外頭早就宵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