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得在這距離宣府不到五十里的雞鳴驛再歇息一個晚上,然後養養馬力?
這裡距離京師太近了,他可是對誰都說自己是回來催軍糧的,到時候那些緊盯著他的御史絕不會以為他是遵旨順便一路觀風!
“那你這兒能勻出多少驛馬?”
“目光如炬”的王驛丞剛剛趁機檢視過了那些坐騎,很順利地找到了馬股上的烙印。那些御馬監的烙印讓他很是生出了敬畏之心,因此面對張越更是多了幾分恭敬和客氣:“大人,沿途官員借馬倒還可以應付,但卑職總得留下一半以供傳達緊急軍報時使用,頂多只能給大人換二十匹。不過,這兒都是往北京送貨的商人,倒是可以徵用一些。”
從北平到北京再到京師,短短二十年經歷了這樣的三級跳,如今大明的京師自然仍有些先天不足。比起南直隸的富庶,京師從糧食到商品都要靠大運河,除此之外,宣東也是一條重要的商路,來往的山西商人尤多,因此王驛丞一說,張越就覺著這也是一條辦法。
既然張越答應了,王驛丞當即便滿口答應了下來,轉身一溜煙跑去安排。在半路上遇見了那幾個半醉的商人,他便隨口提了提,誰知道對方聽說是官員要徵用自己的馬,立刻爽快地應承了,旋即你三匹我兩匹認了數目,不一會兒就湊足了二十餘匹馬。辦成了事情的王驛丞自是大喜過望,因這幾個商人說還要拜見那位大人,他想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