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部分(3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飾非。”張越瞧著前頭陪顧興祖當先走入三堂的張謙,淡淡地說,“這些事情本就是張公公和本司商量之後決定的,而且也是聖意,和你不相關,你不用存著什麼被拿出去頂缸的心思。”

見張越點點頭就越過他追上了前頭的李龍喻良項少淵三個,陸推官只覺得剛剛還跳得撲通撲通的一顆心頓時掉回了肚子裡。怕就怕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這輩子不求什麼飛黃騰達,可也絕不希望被人牽連以至於罷官貶謫。於是,打點精神的他跟隨眾人進了三堂,等顧興祖一問,他就明明白白把那幾日審訊的所有情形一五一十解說了一遍。

既然來了,顧興祖自然把那些顧忌都拋在了腦後。須知他那些叔叔伯伯們如今還有不少都在貴州和廣西一帶,根基都在南方,如今也正因為朝廷的處置而憋了一肚子火。倘若知道了家族存在外頭打理的那一大筆錢出了岔子,恐怕反應比他更激烈。

因此,聽完了陸推官的話。他就面無表情地對張謙說:“張公公一來,秦懷謹以下那些疑犯就都死了,這倒是巧合。”

“巧合?這有什麼巧合的,侯爺不過是想說,他們都是咱家逼死的!”張謙哂然一笑,旋即竟是直截了當地點穿了顧興祖的言外之意。見對方面色一沉,他又淡淡地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雖說太宗皇帝當年先殺黃儼江充等,再殺王冠,處置中官也不是沒有前例。但中官畢竟是宮裡的人,秦懷謹捅出這樣的簍子,還想潛逃國外,傳揚出去便是天大的醜事。咱家逼這種人自盡,就是到了御前,咱家也問心無愧!”

他說著便掃了一眼左手邊的三司主官,正要繼續說話,卻不防被張越搶在了前頭:“張公公所言不差,至於那幾個黎人,我也曾經審問過秦懷謹義子秦儀,那些不過是他請來混淆視聽的。所謂勾結瑤人乃是子虛烏有。自從太祖皇帝在瓊州府推行以峒管黎的制度以來,瓊州府黎人幾乎就不曾有什麼大的變動,再說,就憑那些只知道盤剝百姓的峒首,就憑瓊州府那點黎人,還能過海造反佔據廣東,這話說出去有誰相信?”

張越說著就站起身來,也不去理會顧興祖那一下子變得異常陰狠的目光,環視了眾人一眼,慢條斯理地說:“廣西大藤峽諸瑤叛亂不是第一次了,從洪武年間開始至今,少說也有五六次,究其根本,就是因為漢蠻雜處,而瑤人自己又以部族分,對漢人仇視已深的緣故。大藤峽多山,官府打疼了,他們就躲入山中,官府不打了,他們又出來鬧騰,要說什麼佔據廣西全境,鎮遠侯以為他們有這樣的能耐?”

“至於瓊州府,洪武年間,不少黎族土官不願意出官附籍,以至於聚峒抵抗甚至於反叛,朝廷因此設一衛,十一千戶所,屯田二十二處,巡檢司二十二處。從旗軍到弓兵差不多有將近兩萬人。永樂年間又在衛所下設立土舍,招撫生黎,到永樂十一年,歸順的生黎有三萬餘戶,朝廷授出土官近千。自永樂年間開始,瓊州府但有小動亂,也多半是黎民反土官,對大局幾乎無損,而且瓊州府黎族峒首少說也有兩三千,這兩三千人從未合成過一股繩!”

在外頭被項少淵硬頂了回來,如今張謙口氣強硬,張越一口否認黎瑤勾結,顧興祖只覺得心中憋著的那股邪火無處去,那拳頭竟是捏得咔咔作響。見此情景,同樣因為先前受了發作而很是不滿的按察使喻良頓時偃旗息鼓,而都指揮使李龍幾次張口,最後都忍了下來。至於陪坐末位的陸推官則是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唯恐惹來了麻煩。

“好,好極了,這麼看來,倒是本爵的未雨綢繆成了小題大做!”

顧興祖氣極反笑,霍地站起身來:“本爵已經將覃公旺等人的證詞八百里加急呈遞京城,這麼大的事情。五府和兵部必有決斷,到了那時,本爵倒想看看諸位還有什麼話可說!李指揮使,在你的都司衙門裡頭收拾出幾間房來,本爵住在你那裡!”

一聽這話,饒是李龍的臉苦得什麼似的,卻不敢拒絕這個極其合理的要求,只能答應一聲就隨著顧興祖起身告辭。等到他們倆一走,喻良突然猛地一拍大腿道:“鎮遠侯若住在李都帥那兒,豈不是可以名正言順調動廣東通省兵力,他可是掛徵蠻將軍印徵兩廣的總兵!”

看到剩下的人全都瞧著自己。他不禁心中一凜,就勢起身拱拱手說:“今日原本王巡按要跟著我一塊來的,後來有些事情,故而失期,如今看來,以他那個性子,若真的來了,恐怕會和鎮遠侯鬧起來。張公公,張大人,審案子的事情我這個按察使自當效命,但先頭刺客的事情我確實是一無所知,如今也幫不上什麼忙,就先行告辭了。”

喻良的好處已經拿得夠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