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亨察爾情人露賽妲的住屋,《遠離塵囂》中加布裡埃爾·奧克尋找工作的坎道爾斯市場,短篇小說《枯萎的手臂》描寫的漢曼小屋等。
在多切斯特東南一英里處的艾靈頓大道,便是哈代自己設計建造的住宅:馬克斯門。這是一座維多尼亞風格的紅磚建築,左邊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有邊是一個綠草如茵的花園,帶有哈代小說的田園風味。哈代自1885年搬進這座住宅以後,一直住到去世為止。哈代在這裡寫作了《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等重要作品,然後,他就成了馬克斯門的著名詩人。我國著名詩人徐志摩,曾在這兒拜見過哈代。
哈代一共發表十四部長篇小說,四個短篇小說集,八卷詩,兩部詩劇。就哈代的整個小說創作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小說是抒發田園理想的頌歌,帶有浪漫主義風格,主要有《綠蔭下》、《遠離塵囂》等。第二個階段的作品描寫威塞克斯社會的悲劇,主要有《還鄉》、《卡斯特橋市長》等。第三個階段的作品描寫威塞克斯破產農民的前途和命運,主要有《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等。哈代的小說以優秀的藝術形象記述了十九世紀英國南部農村宗法制社會毀滅的歷史,表現了英國農村社會的歷史變遷。因此,哈代在出版了最後一部小說《心愛的人》以後,就在主題上完成了描寫英國農村社會盛衰歷史的使命而不再創作小說,卻以二十世紀詩人的嶄新面孔出現在文壇上,用詩歌抒發情感,探索哲學,回顧歷史。哈代在詩歌創作中也同樣取得了矚目成就。在作家晚年,哈代創作了兩部詩體悲劇《列王》和《康沃爾皇后的悲劇》,從而把他的詩歌創作推到了頂峰,使他成為二十世紀英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
二十世紀初,哈代成了英國當時最著名的作家,受到普遍的尊敬。1909年,他被聘請為多切斯特希臘拉丁文專修學校的學監。當年六月,他又出任英國作家協會主席。1912年,同他結婚38年的妻子愛瑪病逝,哈代十分悲傷,寫了一百多首詩悼念她。1914年,哈代同兒童文學作家佛洛倫斯·愛米麗·達格代爾結婚。哈代一生沒有上過大學,但是在他晚年,英國最著名的牛津、劍橋、愛伯丁、聖安諸、布里斯托五所大學,紛紛授予哈代榮譽博士學位。他的許多作品被改編成戲劇和電影,影響遍及歐美。哈代是在田園生活的環境中孕育而成的小說家和詩人,他的創作和生活同多塞特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在多塞特這塊恬靜優美、古樸寂寥的鄉村土地上,哈代培養了自己酷愛自然、心懷遠古的思想氣度。他把環境優美、古樸清幽的故鄉看成自己的理想世界,極盡筆墨描繪家鄉美景,漚歌風俗淳美、人情厚朴的農村社會,同時又對外部資本主義世界對他理想中的田園生活的破壞感到悲痛。哈代是多塞特人民的忠實兒子,多塞特賦予他作家的天才,併為他提供創作的土壤。多塞特因哈代而著名,哈代也因多塞特而不朽。
(1996年,本文作者作為1996年度英國學術院KC Wong研究員和沃韋克大學英文系訪問教授,再度赴英從事講學和研究,並有幸訪問了英國著名作家哈代的故鄉。此文於1996年8月寫於考文垂寓所,發表於《環球》雜誌1996年第12期,曾被《中華讀書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