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戲”也無疑。
這危險,就因為中國向來不大有幽默。只是滑稽是有的,但這和幽默還隔著一大段,日本人曾譯“幽默”為“有情滑稽”,所以別於單單的“滑稽”,即為此。那麼,在中國,只能尋得滑稽文章了?卻又不。中國之自以為滑稽文章者,也還是油滑,輕薄,猥褻之談,和真的滑稽有別。這“狸貓換太子”②的關鍵,是在歷來的自以為正經的言論和事實,大抵滑稽者多,人們看慣,漸漸以為平常,便將油滑之類,誤認為滑稽了。
在中國要尋求滑稽,不可看所謂滑稽文,倒要看所謂正經事,但必須想一想。
這些名文是俯拾即是的,譬如報章上正正經經的題目,什麼“中日交涉漸入佳境”呀,“中國到那裡去”呀,就都是的,咀嚼起來,真如橄欖一樣,很有些回味。
見於報章上的廣告的,也有的是。我們知道有一種刊物,自說是“輿論界的新權威”②,“說出一般人所想說而沒有說的話”,而一面又在向別一種刊物“宣告誤會,表示歉意”,但又說是“按雙方均為社會有聲譽之刊物,自無互相攻訐之理”。“新權威”而善於“誤會”,“誤會”了而偏“有聲譽”,“一般人所想說而沒有說的話”卻是誤會和道歉:這要不笑,是必須不會思索的。
見於報章的短評上的,也有的是。例如九月間《自由談》所載的《登龍術拾遺》上,以做富家女婿為“登龍”之一術,不久就招來了一篇反攻,那開首道:“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自己娶不到富妻子,於是對於一切有富岳家的人發生了妒嫉,妒嫉的結果是攻擊。”這也不能想一下。一想“的結果”,便分明是這位作者在表明他知道“富妻子”的味道是甜的了。
諸如此類的妙文,我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