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兩將帥誰能奪得最好的戰略家稱號?且待明天21日見分曉。

8月21日

整個大白天。新河之後,塘沽;塘沽之後,大沽。

20日夜晚,柯利諾縱隊與102步兵強攻團一起,開到塘沽炮臺下宿營,以便次日凌晨開始行動。而英軍則連夜在隔斷平原的許多運河水渠上架橋或搭過道。藉著煙火光照亮,架橋兵和坑道兵便於加快搭建進度。曾是工兵軍官的拿皮耳將軍負責監督工程進展。凌晨4時,炮兵在前,大部隊離開新河。由於地形狀況,不宜部署大的兵力,英軍調集兩千五百官兵,法軍出動千餘人和兩連炮兵。額爾金由《泰晤士報》記者鮑拜陪同,登上一座寺廟屋頂,坐在敞廊觀戰。天氣沉悶,一片寂靜。

大沽要塞炮臺,剛由僧格林沁下令加固,由三條放滿水的壕溝環抱,相互則由障礙斜坡連線,中間設有各種陷井和數行深埋地下的交叉木樁組成的綁縛網等。炮臺圍牆高五米,各雉堞形胸牆窗洞可安放許多門炮。炮臺內有供射擊、瞭望用的內堡,安置三門重炮,主要向河中發炮,特殊情況也可向陸上發炮。右岸各炮臺射程可及對岸各炮臺附近,因此戰鬥中相互可以支援。而第一坐炮臺較小,佔地方圓一百米左右。

時值清晨六點鐘。法軍炮兵先向右岸邊的第一座炮臺開火;接著英軍炮兵用臼炮榴彈攻擊。清軍立即還擊。英軍出動四十七門大炮和法軍一起,密集炮轟那座炮臺。為箝制對方,瓊斯和巴熱兩將的炮艦越過白河沙洲,駛近炮臺,儘可能低地炮擊。七時許,一聲巨響,可怕的爆炸震撼第一座炮臺。直徑12的重炮彈擊中炮臺火藥庫,使之爆炸。當時的場面吳士禮中校這樣描寫道:“一大團濃煙滾滾,如火箭爆炸,直升空中可極的高處,隨後猶若夾帶泥土和磚塊的大雨紛紛降落”。一時間,炮臺似乎不復存在,空前沉靜。不久濃煙消散,炮臺安然還在!

過一會兒,又一巨大爆炸聲震響炮臺。同樣情景又呈現;但是這次無疑是法軍炮彈擊中炮臺。聯軍炮火齊鳴,越來越靠近目標,步兵發動進攻。中國守兵還擊不力,射擊不準,彈片多在進攻士兵的頭上飛過。柯利諾指揮猛烈炮轟對岸炮臺,使之無還擊聲息。七點半鐘,發起衝鋒。

第十章 攻陷大沽炮臺(4)

一場白刃戰,肉搏戰!布隆戴爾將軍認為,簡直像中世紀戰爭。廣東苦力也參加了攻堅戰。戴遂良神甫在《歷史文獻》寫道:

“按照僱傭合同規定,中國苦力在火線上只向英法士兵運送登牆雲梯,但不參戰。柯利諾將軍向他們下令:‘你們要送好梯子’。炮火一停,強攻隊,水兵、工兵、輕步兵齊上陣。廣東苦力舉著雲梯緊跟在後。他們不願傳遞雲梯,而冒著炮火,直接把雲梯架在炮臺牆上。為濃濃火藥味和嘶殺聲所激奮,不願讓英法士兵去死,乾脆自己爬將上去,並緊跟在勇猛的柯將軍後面,衝向炮臺,真不怕死。有的舉著木板搭人橋,讓官兵穿過第一道戰壕,經一片插滿削尖竹片的硬地,又越過第二三道戰壕。最後苦力們把雲梯架在牆上,攻堅兵活像猴子一般爬入炮臺。苦力也殺紅了眼,把竹尖當武器,投身肉搏戰。

好比古戰場那樣,清軍守兵也很英勇。彈藥打光了,抓起敵人打來的彈片投擲過去。然後赤手空拳與我強攻隊拼鬥,最後全都戰死,有的軍官則拔刀自刎……”。

此時,英軍集中全力攻奪炮臺正門。他們試圖在三道壕溝上搭橋,正好成為清軍守兵的理想目標。搭橋未成,傷亡眾多。援軍趕到。走運的是,碰巧發現圍牆有個洞,大概是炮彈穿開的;將洞挖大,人可鑽過去。於是聯軍從洞口衝將進去,杜潘上校第一個湧入,其他官兵跟上。進入炮臺院內,與守兵拼刺刀。而在炮臺另一端,清兵還在射擊。法軍旗幟在壁壘上飄揚。英兵也破門衝入炮臺,並在最高處插上軍旗。

臨近10點,炮臺守兵節節敗退,競相逃躥。但他們在外防線受阻,其中一些落入尖樁拌馬陷井。約四百人戰死,百餘人逃脫。陣亡者中有最高守將,配帶花翎和紅纓軍裝。第一座炮臺就這樣陷落(譯註)。

英國人公認法國人打得好;法國人也承認英國人同樣打得好。格蘭特向友軍致意,讚揚說:“法軍將士表現得如此之勇敢,和我軍官兵同時打破缺口,衝入炮臺,並滿懷雄心最先把軍旗插在高牆上,為他們來自的偉大國家爭了光”。柯利諾將軍肩襯被子彈打穿;拿皮耳將軍打得非常驍勇,只受挫傷,不算負傷。

但是法英雙方到底誰第一個把軍旗插上炮臺呢?按格蘭特說法,是年輕教官查普林,儘管三處受傷高舉他所在的六十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