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圖爾對法國軍隊的各位將領大加讚揚:

“這支部隊短小精悍,能打硬仗大仗,領導他們的將領也非等閒之輩。本來不應該由我來說,它的各個部門如何被領導得井井有條,它的參謀長幹得如何出色,他的助手又是如何得力。我也不會回顧他們曾遇到多少困難和考驗,有了我們這位將軍的機智、堅忍和力量,就足以戰勝這些困難”。

輿論如此忘恩負義的原因也許就在於此次遠征的順利成功。正如幸福的愛情乏善可陳一樣,一場無驚無險,沒有屍骨成山,最終取得勝利的軍事行動,既不能聳人聽聞,也不會驚動輿論!中國一役,與克里米亞戰爭中塞瓦斯托波爾之圍造成的數千人死亡相比,與義大利戰役中索爾夫裡諾戰鬥導致眾多的陣亡數目相比,差得太遠了。此後不久發生的墨西哥戰役也是傷亡慘重,最終導致戰役結束的悲劇事件,其驚心動魄更是令人記憶猶新。

然而對中國的遠征,在軍事上一帆風順。有人甚至忍不住會加上一句:簡直是天遂人願。因此,認為它不過是一次“閒庭信步”的看法終於不脛而走。德斯凱拉克·洛圖爾嘆道:“中國之役短暫而輝煌。思想膚淺的人們也許會得出結論說,這場戰役根本無驚無險”。極力反對帝制的歷史學家伊波利特·納讓的話,反映了普遍的看法:“這場鬧得盡人皆知,還為孟託邦將軍贏得八里橋伯爵頭銜的戰役,其實是輕而易舉”。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六章 法國人見證的洗劫(20)

的確,按官方統計的十幾人死亡、二百七十一人受傷的數字,傷亡人數似乎微不足道。正如巴贊庫男爵所說:“在戰爭中,倖存者的榮譽往往是由陣亡者的數量來計算和衡量的”。因此,對於這場關於“以陣亡者數目衡量一場勝利的損失和重要程度”的爭論,《八里橋》一書的各位作者感到“傷心”。尤其是因為實際傷亡的總數要大很多。由於受傷和疾病,死亡人數達到了八百四十一人,再加上兩次海上長途航行途中死去的一百多人,這還不算緊隨中國戰役之後在交趾###蒙受的人員損失。也就是說,死亡人數為總人數一萬人的十分之一。

人們往往忘記,在歷次殖民地戰爭中,發燒、傳染病和其它各種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要遠遠高於單純在戰鬥中陣亡的人數。1900年前後,皮埃爾·洛蒂奮起反對遠離本土的殖民戰爭。他認為,在這些罪惡的戰爭中,由於各種惡性疾病和熱帶疾病,無數個前程美好的年輕生命都被斷送了。

因此,輿論對1860年遠征中國的看法是,那不過是一場無驚無險的戰役。另外,它還使參加這次遠征的人發財致富……。

幾年過後,塔克西爾·德洛爾提出下面具有說服力的說法:

“這場戰役中,手持先進武器的聯軍從遠處射殺中國軍隊,無論他們膽敢在哪裡出現。中國軍隊的大部分士兵還拿著火絨槍和弓箭,他們只能帶著亞洲人對死亡的普遍蔑視,眼睜睜地前來送死。在法國的官方報紙上,這場戰役的結果被概括為短短的幾句話,其中提到八里橋戰鬥,並把它與赫利俄波利斯戰鬥和伊斯利戰鬥相提並論,還提到飄揚在北京城上的三色旗。儘管人們都承認滿族人與馬穆魯克騎兵或者阿拉伯人一樣英勇,但光榮還是屬於赫利俄波利斯戰鬥和伊斯利的勝利者,因為他們回到祖國時兩手空空,沒有由於公開販運輕易得來的戰利品而損害法國軍隊清廉無私的名譽”。

華方濟伯爵將軍對輿論的緘默感到驚訝:

“當人們得知這次遠征的輝煌結局時,人們都以為是在做夢。但是,人們對豐功偉績已經習以為常,所以這次戰役顯得平淡無奇,孟託邦將軍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報償”。

的的確確,對圓明園的洗劫“使這次遠征的輝煌黯然失色,雖然此次遠征總的來說進展順利,成果豐碩”。第二帝國史專家路易·吉拉爾的這一看法既有分寸,又合乎情理。

甫返巴黎,孟託邦就不得不直面兩個陣營的反對。一個是他的同僚和皇帝身邊的人,他們嫉妒他得到的桂冠。另一個是帝國的反對派,他們一心想利用洗劫圓明園一事抵毀法國軍隊,進而抵毀政府的對外政策。

不過拿破崙三世皇帝對孟託邦十分欣賞。除了已經給予他的榮譽(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軍人勳章,參議院的席位)之外,1862年2月,皇帝還想給他一份5萬法郎的鉅額年俸,不僅終身享有,還可世代相襲。但議員們表示反對,甚至右派的議員也不同意。華方濟將軍記載,委員會發言人儒韋內爾先生“在發言中極盡惡毒攻擊之能事,致使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