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你可以和一個意志力強的人結成盟友,兩個人一起上學、一起寫作業等,從對方身上,你可以吸取一些養分,也可以激發你的恆心和毅力。對於意志力薄弱的人來說,這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知識點: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主持編寫《資治通鑑》,為此耗費畢生心血。《資治通鑑》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司馬光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使讀者能夠一目瞭然。
知識點:瑪麗?居里,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pō)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
知識點:歌德,德國著名劇作家、詩人、思想家,他一生跨兩個世紀,經歷歐洲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年代,促使他不斷接受先進思潮的影響。其主要在詩歌、戲劇、散文、小說上有較高的成績。主要著作有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劇本《哀格蒙特》等,代表作《浮士德》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完好的詩劇。晚年完成《浮士德》第二部,表現了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新發展。
學習計劃書三:做善於擠時間的能手——有效的利用時間
如果我問青少年朋友:一天有多少小時?想必所有人都會給出一個毋庸置疑的答案:24小時。
那麼,我如果再問:你知道如何把24小時延長,變成28小時,30小時,甚至更多嗎?想必很多青少年朋友都會不以為然地認為:這絕對是痴人說夢,根據地球自轉週期(地球自轉一週需要24小時),也就是說一天只可能是24小時,根本不可能出現28小時或更長。
這樣看來,一天24小時是不變的。但為什麼我會說把一天的時間延長為28小時,或更長呢?因為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時間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善於擠時間的人,他的時間就是在延長,可以說他的生命也在延長;經常浪費時間或是拖延時間的人,他的時間就是在縮短,生命也在浪費。
當然,如果一個人善於擠時間,且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可想而知,他在學習上的造詣一定會高出其他人。而如今的青少年朋友,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對學習和時間的關係,通常沒有一個清晰而準確地認識。
我當時也是這樣的,總以為自己年輕,時間對我來說非常的充裕,根本沒有必要著急學習,再說學習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今天沒有完成的學習任務,諸如當天學的英語單詞沒有全部背會,或是老師佈置的練習題沒有做完,那明天再來完成也未嘗不可,明天還沒有完成,那就等到後天繼續完成,反正總有一天會抽出時間做完那些功課,何必非要急著一天呢?其實,在這一過程中,你會無意中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當然也會降低你的學習效率。慶幸的是,我能夠及早的發現問題,並改掉了浪費學習時間的毛病。
直到我上了大學,才明白這個道理:造成很多學生的成績不盡如人意的原因,絕大部分是由於他們不會合理的利用時間。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原本記憶力最旺盛的時候,就是應該努力的學習,分秒必爭的。一旦學會浪費時間或是拖延時間,那本該成績優秀的學生,也只能勉強的及格而已。
此時,可能會有很多青少年朋友問我:“我覺得我把學習的時間已經安排得很緊湊了,我不能判斷怎麼做才會不浪費時間。能不能明確的告訴我,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在浪費時間?”
如果想要避免自己在學習中浪費時間,那麼首先要知道自己現在的行為是否存在這種現象。在這裡,我給大家列出一個行為表(以一天的作息、學習時間為基準),朋友們可以參照這個表,判斷自己是否存在浪費時間的現象。表格如下:
6點醒來,6點半起床——期間的半個小時賴在床上;
7點出門上學,等車30分鐘——等車的半個小時;
8點上課,之前的30分鐘穩定情緒、和同學閒聊,或是準備課前用品——課前的半個小時;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