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2 / 4)

小說:南北史演義 作者:竹水冷

稱制。她本是個聰明伶俐的女釵裙,喜讀書,善屬文,內外政事,均親自裁決,隨手批答。又素嫻騎射,發矢能中針孔,有此種種技藝,故指揮如意,遊刃有餘。哲婦傾城。聽政經旬,即引門下侍官,入問於忠聲望。群臣揣摩迎合,料太后不慊於忠,因俱言未能稱職。太后頷首,遂出忠為徵北大將軍,領冀州刺史。忠既外出,雍乃上表自劾,謂“臣初入柏堂,每見於忠專恣,欲加裁抑,忠反欲矯詔殺臣,幸由同僚堅拒,始得免死。自思忝官尸祿,辜負恩私,願返私門,伏聽司敗”等語。胡太后不忍罪忠,但優詔慰雍,起為太師,領司州牧。加清河王懌為太傅,兼官太尉,廣平王懷為太保,兼官司徒,任城王澄為司空,兼官驃騎大將軍。澄希承意旨,奏清安定公宜出入禁中,參諮大務,胡太后當然樂從。

太后初臨朝時,尚稱令行事,群臣上書稱殿下,旋即改令為詔,居然稱朕,群臣亦改稱陛下。到了冬季十二月,大饗宗廟,太后因嗣主年幼,未能親祭,擬仿周禮君與夫人交獻古制,代行祭禮,禮官均以為未可,乃轉問侍中崔光。光獨曲意逢迎,竟引據漢和熹鄧後漢和帝皇后。薦祭故事,陳將上去,適中胡太后心坎,便將光語援作鐵證,飭侍衛備齊全副儀仗,親至宗廟,攝行祭祀。又飭造申訟車,隨時駕御,出雲龍門,進千秋門,遇有吏民訴訟,當即審判,有所未決,乃付有司。凡州郡薦舉孝廉秀才,及一切計吏,也由胡太后親御朝堂,臨軒發策,且自覽試卷,評定甲乙,頗洽輿情。

一日與幼主幸華林園,就都亭曲水旁,宴叢集臣,令王公以下各賦七言詩。太后自為首唱,隨口說道:“化光造物含氣貞,”次語令幼主詡續下,詡年方七歲,卻也有些聰慧,思索半晌,乃續詠道:“恭己無為仰慈英。”太后面有喜容,又合心坎。即歎賞道:“七齡幼主,有此續句,也好算是難得了。”群臣齊呼萬歲。太后乃令群臣賡續,你一語,我一句,湊成一片古風,無非是頌揚母德,敷奏昇平。太后大喜,命左右取出貯帛,頒賞有差。

越年改元熙平。是梁天監十五年。侍中侯剛,掠殺羽林軍,為中尉元匡所劾,詔付廷尉議處。廷尉謂殺人抵死,應處大辟,胡太后記念前功,偏說剛因公掠人,邂逅致死,不得坐罪。嗣經少卿袁翻,力為辯駁,始削剛封邑三百戶,撤去嘗食典御職使。剛以善烹調得幸,嘗主御食,充使垂三十年,至此始被撤銷,但仍得出入宮禁,與聞朝政。有時且隨從太后,遊幸宗戚勳舊各家,往往宴至夜半,方才還宮。侍中崔光,援經據史,諫止遊宴。太后可主祭祀,為何不可遊幸!

看官,你想胡太后到了此時,已是蕩逸飛揚,從心所欲,哪裡還肯聽信崔光,深居簡出呢?而且歷朝婦女,多信佛事,胡太后有一姑母,曾作女冠子,好談釋教,太后自幼相依,耳熟能詳,至此特命在崇訓宮側,建造一永寧寺,又在伊闕口建石窟寺。兩寺皆備極華麗,永寧寺尤覺輝煌,內設九層浮圖,高九十丈,浮圖上柱,復高十丈,四面懸著鈴鐸。每當夜靜,鈴鐸為風所激,清音泠泠,聲聞十里。此外佛殿僧房,盡是珠玉錦繡,炫飾而成,真個是五光十色,駭人心目。自從佛法傳入中國,寺剎巍峨,得未曾有。落成時候,太后率領王公夫婦等,自往拈香,凡京內外僧尼士女,俱得入寺瞻仰,絡繹奔赴,不下十萬人。揚州刺史李崇,謂宜裁省寺塔糜費,移葺明堂太學,一再上表,好似石沉大海,毫無轉音。到了熙平三年,有人獻一異龜,當作神奇看待,遂改稱神龜元年,恐怕是個死烏龜,要應在宣武身上。頒詔大赦,慶宴群臣。

忽報稱徵北大將軍靈壽公於忠身死,大眾頗稱快意,獨太后優詔褒榮,賜諡武敬,並贈厚賻。又越數日,司徒安定公胡國珍又死。國珍系胡太后父,飾終典禮,格外從隆,追贈相國太師,兼假黃鉞,加號太上秦公,並迎太后母皇甫氏靈柩,同墓合葬,稱為太上秦孝穆君。當時有一個諫議大夫張普惠,還想斟情酌理,竭力奏諫,說是太上名稱,不能施諸人臣。同朝統說他不識時務,從旁譏笑,普惠卻應機辯析,駁得朝臣啞口無言。但終是空費唇舌,不聞收回成命,徒博得一個直臣名目罷了。

過了數月,天象告變,月食幾盡,胡太后恐自己當禍,特想出一件替身符來,密令心腹內侍,齎毒至瑤光寺中,藥死故太后高氏,佯說是得病暴亡,棺殮俱用尼禮,草草治喪,即令舁柩至北邙山,埋葬了事。高氏該有此結局,胡氏狠毒尤甚,怪不得後來沉河。內外百官,毫無異議。胡太后越無顧忌,索性任情縱慾,引入一位皇叔,自薦枕蓆,作成了一段叔嫂奇緣。小子有詩嘆道:

雉鳴求牡已增羞,叔嫂何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