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大抄底 作者:圈圈

、在全球抄底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美國的股市何時見底?在遭遇經濟危機連番攻擊後,連那些手持經濟冷熱溫度計的人們都紛紛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蟄伏,頂著“投資高手”頭銜的投資家們也不能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我們要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去抄底,抄底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有閒錢時才去抄底,不要急功近利。投機的生意最好不要做,以“勝不驕,敗不餒”的態度對待股市冷暖,穩穩地放根長線,釣條大魚。

“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在低迷時買進,在繁榮時丟擲,如果能深諳其中的進退之道,就能成為抄底市場的常勝將軍。但能慧眼識“底”,判斷出何時是“底”、何時是“頂”至關重要。

txt小說上傳分享

借道品牌的暈輪效應(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的經驗、前人的教訓,就是一個個平臺,唯有學習,才能不斷攀高,才能一次又一次看向更遠的地方。中國的企業不但要打下堅實的根基,還要藉助巨人的肩膀來提升自己。所以,中國企業不一定非要跟著西方企業的發展軌跡亦步亦趨,如果能在實現基業長青的前提下改變原生態成長規則,創造一飛沖天的奇蹟也未嘗不可。

當中國企業以勢不可擋的力量長驅直入世界舞臺並逐漸成為主流時,說明了中國在用30年的時間深度濃縮世界200多年的歷史積累。樹木成長過快,難免營養不良,主幹纖細。品牌缺乏文化價值與歷史深度,成了中國企業的隱痛。

品牌對於企業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品牌彰顯的不僅是企業的文化與品質,還是維繫市場與消費者的黏合劑。擁有品牌的企業,可以理直氣壯地提價,也可以在訂單蕭條時仍然擁有忠實的老客戶。因此,成功的品牌塑造可以使多方受益,企業、消費者甚至競爭對手都能從中獲利,因為一個品牌的成功不但可以給這個企業帶來滾滾財源,還能塑造整個行業的形象。

當然,品牌塑造是持久戰,一個品牌的塑造往往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篳路藍縷。不少中國製造類企業雖然攤子鋪得很大,但是卻是貼牌生產,沒有品牌效應的庇佑,很容易在經濟危機中受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很難得到提高。

華爾街觀察家彼得·希夫在《中國將吃掉我們的午餐》中談到,“假設五個亞洲人和一個美國人因遭遇海難而身困荒島。為獲得最大效益,遇難者作出一種安排,由一名亞洲人去釣魚,另一人去打獵,第三人採摘水果,第四人撿柴,第五人做飯。而美國人的任務就是吃。”同樣,由於缺乏品牌,中國企業只能為美國企業做嫁衣裳。

前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的話則更為直白,2005年,他向歐盟的官員算了一筆賬:中國出口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中客車飛機。一席話直擊中國製造的要害——低成本、低利潤、缺乏自主品牌、技術含量低。但如果企業再回過頭來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塑造品牌,會發現道路是多麼漫長和艱辛。條條道路通羅馬,中國企業也可以獨闢蹊徑,借道其他企業的已有品牌。

在經濟危機中,由於經營不善或者盲目投機,不少知名度與美譽度都很高的知名品牌也步履維艱,甚至靠割肉度日,這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借道品牌暈輪效應的機會。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人對事物和人的認知及判斷往往從區域性出發,然後不斷擴散,從而得出整體現象。企業併購品牌後,就可以藉助品牌的暈輪效應,改變自己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直接步入名牌的行列。

2008年6月,福建雙飛集團以800萬美元的超低價,收購了美國Solar公司的化妝品品牌“Body & Earth”和“Green Canyon Spa”及其銷售渠道。雙飛集團能成功收購這兩大品牌,也得益於其與美國Solar公司的合作。從2005年起,雙飛集團就為Solar公司每年生產300萬美元以上的訂單,貼牌生產“Body & Earth”和“Green Canyon Spa”的產品。

到2008年5月,由於金融危機爆發,Solar公司資金鍊出現斷裂,宣佈破產,並對外宣稱欲轉讓品牌,出讓價格為800萬美元。最初,聽到Solar公司宣佈破產的訊息,雙飛集團深受觸動,“Solar公司破產,便意味著我們被拖欠的147萬美元貨款變為壞賬損失,同時還意味著每年將失去300萬美元的訂單。”但雙飛集團很快認識到這是一個化危為機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