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大復興的理論武器和管理工具。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紅色管理”先進理論的指導下,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就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戰勝任何風險,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旗幟下,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謝謝大家。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書評:最好的管理老師

中國共產黨的是我們最好的管理老師

應該是去年的四月份,美國《時代週刊》把深圳華為技術公司總裁任正非評為2005年度“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轟動一時。這是中國企業家首次入選“締造者與商業巨頭”的組織,但到底這份刊物是怎樣評論的,卻少有人關注。知道的人也許只會說:“華為作為世界級公司的地位終於受到了承認。”

但實際上,《時代週刊》作為美國的主流媒體,在對人正非和華為的評論中,亦有許多的詆譭和攻擊。

《時代週刊》在對任正非的評論段落中,使用的標題是“以毛澤東為榜樣”。《時代週刊》寫道:

“這位退伍軍人出身的中國公司的CEO像毛主席的追隨者那樣面對競爭對手和美國政府,就像中國的前領導人……61歲的任正非證明了他作為企業家的才幹,使華為公司以低成本的替代品與思科、愛立信這樣的大公司競爭。去年,華為簽訂的海外訂單價值超過20億美元,任希望的數字是今年翻一番……”

其實,這個短評不得不引起中國企業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我們就此不能僅僅得出一些令人鬱悶或者振奮的資訊而已,我以為我們本可以就此思考我們中國企業的管理問題。中國企業的起步較晚,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也一直處在向外國學習的階段,有點亦步亦趨的感覺,這多少讓人有點沮喪。這同時讓我想起有關共產黨的種種:共產黨當年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建立的?共產黨有時怎樣在艱苦的歷史條件之下,憑著自己的不懈奮鬥,最終建立了一個嶄新的中國?我們繼往開來的領導人又是經過怎樣的努力,帶領我們從那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上一路走來?

這所有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在新的時代,企業與個人要追求卓越,一定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我們必須重新想象,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無可取代的未來。正如毛澤東當年確立的“以我為主”的戰略一樣,管理作為商業時代的最重要的工具,我們也實在應該從自己出發,有所反思,有所創新。目前,在全國上下都在談論“自主創新”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必須要重視管理工具的創新問題。所以,《紅色管理》的出版可謂適逢其時。

《紅色管理》是我國著名學者、紅色管理研究會的創辦人之一馮成略先生,經過多年研究,奉獻給大家的一部力作。紅色管理即是對中國共產80多年來的成功實踐經驗,以科學發展觀系統地加以管理學的歸納和提煉,創立的一個全新的管理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也是紅色管理理論體系從形成到發展,從摸索、實踐到體系化、科學化的歷史。

正如我們所知,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歷史,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的歷史;創新之於共產黨,就如同呼吸一樣,是一刻也沒有停止的。而“紅色管理”既是對傳統管理學的一次重大突破與創新,也是對中國共產黨創新精神的理論補充,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執政經驗的科學化、系統化的總結。 所以在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幾乎是要歡呼雀躍的。因為,從西方MBA教育的理論觀點來看,中國共產黨的實踐歷程,就是中國管理歷史上的一個最大、最成功的MBA案例。而我們竟然從來沒有對它進行過科學的研究,我們的管理學者竟然從來沒有將這些經驗運用與自己的管理實踐當中去。這是很值得奇怪的事情。

所幸,終於有人做了這項工作,而且不做則已,一做也就做得非常出色,作為紅色管理的倡導者、實踐者和探索者,馮先生的這本書具有很深的理論高度,並且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它很好地切中了中國當下的許多管理問題,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與共產黨相比,我們原先的管理思想是多麼幼稚,多麼不切實際,我們缺少了最本原的精神,我們移栽過來的管理花朵,在中國的土地上顯得多麼孱弱。

所幸,我們已經有企業這樣做了,比如在這本書中多次提到的華為。我相信我們中國自己的企業只有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最本土的管理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