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部分(1 / 4)

小說:興唐 作者:恐龍王

這也是唐朝的政策造成的,唐朝一度也想拿下河中地區的,十幾年前雖然只派了一個使節,改設都督府與各州縣,但十幾年前的李治絕對不是現在明知道邊患亂生,關中大災,還繼續封禪的李治。只是剛平下***,唐朝需要喘一口氣,沒有立即派兵。隨後發生了吐蕃叛變,大非川慘敗,國家年景又不好,又聞聽大食雄兵四十多萬,漸漸放棄了這個想法,經營的只是西域,河中作為兩國緩衝地帶了。

河中各國心知肚明,他們只是派出使者交好唐朝,除了波斯人病急亂投醫,多次請求唐朝支援外,河中各國從來沒有派出使者請求唐朝相助。甚至數年前請求阿史那都支(有可能是李遮匐,但他在右廂,可能性不大)協助,然而讓大食人擊敗。自此以後,只能自保而己。

波斯王子到了吐火羅後,此時大食在塞斯坦與呼羅珊地區經營時間不長,各地義軍雲集,泥涅師還是有作為的。然而王方翼唐軍一撤,他腿一軟,留在吐火羅,不敢再南下了。

對大食沒有關注,可是河中各國王方翼還是聽到許多訊息。

幾年前大食人從呼羅珊多次向安國發起進攻(安國在河中的西邊,從地緣上容易進攻),數次獲勝,再次轉攻到康國(河中的東部,離碎葉鎮已經很近了),這已標誌著唐朝嶺西羈縻政權的瓦解。直到青海一戰,然而唐朝在西域數次獲捷,包括對吐蕃人與突厥人,形勢才逐漸轉變。

不是突厥人與大食人聯手。前幾年吐蕃人與大食默契地瓜分唐朝的勢力範圍,大食主攻波斯與嶺西,吐蕃主攻西域與青海。而突厥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為了對付唐朝,與吐蕃人聯盟。這對河中地區是一個最不好的訊息。那幾年河中地區派出使者的次數也很多,包括胡應帶過來的那次。這有一個形勢轉換的過程,史上後一段時間,突厥與吐蕃、吐火羅又聯手對抗大食。然後唐朝又與大食聯手對付蘇祿。但這三個大國之間直接對抗的次數很少,吐蕃與大食***規模的交戰幾乎一次都沒有。這些小國家卻成了這三個搖擺對抗的棋子。

總之。這幾年形勢的變化,對河中地區很有利的,而且唐朝粗獷式的羈縻制度,河中地區很歡迎。然而唐朝一直不感興趣,一個妾有意,一個郎無情,所以河中地區各國望眼欲穿之下,只能一次次地失望。這次唐朝平定叛亂,勢力範圍延伸到了藥殺水,離河中地區一步之遙,總該要管吧。

於是發生了一系列的事。

前年向大食稱臣的安國,對大食採取了強硬的措施,大食為了報復,讓安國人質為奴,這些被做為人質的子弟衝入呼羅珊總督府反抗,想殺死大食總督,未果,就義。吐火羅也對大食採取了強硬的政策,沒有繼續稱臣進貢。

王方翼說完了,狐疑地問:“陛下是想……?”

“隨機應變,”李威淡淡地說了一句。

僅是這些事情,還不能證明河中地區各國的態度,沒有河中地區各國的支援,李威是不會兵伐呼羅珊或者大食的。也不能說,此時父親封禪,發生一件件不好的事情,許多百姓不滿。甚至連***厥的***,都不能征討,自己出兵遙遠的大食,會讓某些人找到藉口,將禍水東引,引到自己的身上。

王方翼馬上就猜到李威想法,也沒有再問。

李威又說了一句:“王都護,不僅是這一次,將來若是朝廷下旨……我又不在京城,你最好尋找理由,勿得進京。”

歷史上記得一些事,母親殺了許多重將,包括黑齒常之、程務挺以及這個王方翼。歷史肯定不是這個歷史,也許嶺西繼續在歷史軌道上發展,然而國內肯定不是了。

但以防萬一。

國家名將凋零,程務挺大約很不好用,即使用,自己也有戒心,而且母親似乎十分長壽,可是黑齒與王二人,李威不想出事的。特別是王方翼,他是王皇后的胞弟,自己已經在實施裴行儉的計劃,若是隨便進京,前途很讓人擔憂的。

但想找一個理由,在西突厥太輕鬆了。

王方翼立即警覺地答道:“喏。”

寫好了疏折,立即派人送回洛陽。然後下達一道命令,懲罰咽面,為了順利進行,甚至放棄了對車鼻部的懲罰,但也是破天荒的一次變動。

隨著命令下達,李威與王方翼率軍前往夷播海。一路西上,王方翼已經派出許多斥候,監督各部,特別是五咄陸部與車鼻部的動靜。這是他的能力範圍,另一方面,他就不能預料了,李威冊封新可汗,以及強行將他留下來,朝廷的反應。

七月底,奏摺就到了朝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