咐什麼,相信韋家的禮教,有可能都勝過皇家。
xiǎo蘿莉感謝地跳起來,說道:“殿下,妾身知道你是最好的。”
開心萬分,只是她再聰明,卻無法猜測出李威的想法……
………………………………
下了馬,將上官婉兒從懷中抱下來。
看農事是假的,散心倒是真的。三月中旬了,沒有意外發生,夏收大豐收不知道,但收成是有了。一路上也看不到什麼災民,看到了,李威就會想起來,看不到,李威也會疏忽一點。
這個思想覺悟,儘管外面老百姓鼓吹他是仁太子,但還不如狄仁傑魏元忠等人的。當然,仁誇張了一些,心地也未必很壞。只是心腸軟,城府又淺,行事略欠周全,因此災民聚集,看到他們悽慘,做出一些讓人感動的事。沒有了災民,心就淡了下去。
其實也是無奈的,不是不想做事,主要是不能做事,做得不好,群臣進諫,或者父母會有什麼想法……不如不做。他心情如此,李賢三人更是如此。將馬栓在柳樹上,因為自己就喜歡文學,對上官婉兒也看重了些,李賢一路走著,一路與上官婉兒jiāo談。然後看著李威道:“大哥,上官良媛以後才華不可估量。”
那是,不會xiǎo傢伙居然讓心高氣傲的老2都折服了,也是難得。
皇莊的人迎了出來。還是去年的皇莊,只是一干佃農,將李威視作了神靈,六石加大半石的畝產,史書有過?折服之下,於是聽了朝廷安排,所有閒置田,種上了紅huā草,又準備了一些豆類。油菜移載,xiǎo麥也開始疏種jīng作。長勢很好,當然了,不象去年那樣,將心思集中在那十幾畝地上,féi料欠缺了一些,管理又疏鬆了一些。也只是長勢好,想出妖蛾子,不大可能的。
從洛陽一路過來,除了看棉huā,也看過莊稼。看得多了,李威也想得多了。還是有許多問題的,比如種子的進化,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且他的方法大多是對的,可全是jīng耕細作,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也許以後畝產六石六鬥不大可能,三四石四五石會有之,兩季相加,產量會非常地驚人。可實施依然有很多難處。
種子落後,需要進化不提。但現在的耕作方式,大多是jīng獷式的耕作,也是有原因的,產量地,地就多,有的一戶百姓上百畝的地。象這樣的jīng耕細作,大約忙不過來。有些人家地少些,又缺少féi料。或者只能種紅huā草,又不知那一年,才能將田地改善。當然,有了出路,地少的一定會選擇這種方法。地多的,卻會因為勞力缺乏,在jīng耕細作與jīng獷式的經營之間,無從選擇。
不過,今年大規模的試驗田出現後,農民多了一條選擇……
在皇莊轉了轉,管事緊張地聽著李威每一句話。去年就是不聽太子的話,密種了,一半高梁產量不喜。李威卻沒有說什麼,只是走到一片秧田看。這也是去年李威反覆說過,想種水稻,就得播種,撥秧chā秧。後世有可能是種子化féiyào劑等原因,先是拋秧,然後看到農民直接將水稻的種子往地裡一播,就不管不問了。收成反而更好。現在肯定不行,還需要移載。並且移載,可以為大田挪出更多的時間。
水稻似乎引進的時間不長,李威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引入江南中原的,從洛陽到關中有一些人家在種。但李威不贊成,水稻嘛,故名思義,需要水,可關中本來缺水,卻不適宜種植的。
蹲在田埂邊說道:“不知yù米與紅薯在何處?”
這玩意兒好,隨便種種,特別是紅薯,一畝田就能收幾千斤。知道它們在南美洲,可是南美洲很大,比唐朝面積還大許多,如何尋找?就知道在何處,又如何到達?
“何為yù米與紅薯?”管事問道。
“雜糧。”李威沒有再說了。
又轉了轉,看著戴著粒�薜難蠲簦�髑蟮廝檔潰骸盎厝グ傘!�
“嗯,”楊敏乖巧地點了一下頭。
乖巧是好的,可多少抹殺了原來的天xìng,李威有些不喜。才十六歲……想到這裡,又多了一份憐惜之情。
李顯不大想回去,說道:“大哥,難得出來……”
“改天帶你們去一趟終南山。”是看看竹子,終南山出現不少做紙的作坊,於是砍了許多竹子,藉著山溪與xiǎo河在漚。這也未必是好事,漚竹子,煮紙漿,都需要水的,然後廢棄的水,又要倒入河中,不知對環境有沒有影響。當然,現在不會有環境保護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