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要寫宮鬥,可象你這樣寫得如同主角一樣,不溫不火,慢條斯理,讓人急不得跳不得,也算是獨具一格,聽罷大笑。之所以崔家要乘虛而入,各位也許猜出一些。李治為什麼轉變態度,理由很簡單,不過這一個包袱要過幾十章才抖出來。
第一百八十五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
第一百八十五章裴炎擔過太子離家
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外人不得而知的。但狄仁傑得到這條訊息,心安定下來。
然後細細一想,也許皇上不悅了,但想廢去太子不易的。首先太子不是當年的王皇后,王皇后無子一條,爭風吃醋失德二條,自持身份與家庭背景傲慢後宮三條。太子呢,也許有xiǎo過,僅僅是xiǎo過,從朝堂到百姓,皆是jiāo口稱讚。
這不算,裴炎做得有些醜,不代表著裴家會做得醜,比如裴家另一脈弟子裴行儉。還有韋家,崔家,楊家也似不甘心。這些家族未必會全力支援,但會有許多大臣竭盡全力支援。
也不算,又有各位宰相,對武則天掌握了一部份政權一直不滿,太子培養了這麼多年,就是立即接手皇位,也不會出錯,況且太子本身已經做得很好。一旦廢去太子,必須重新培養新太子,李賢也不xiǎo了,可畢竟沒有接觸過政事,皇后掌握的權利會更多。不提各個宰相與東宮若有若無的關係,就憑這一點,也不會同意廢去太子的。
再有,新犁、竹紙、高梁,讓太子在百姓心中籠上了一層隱隱神聖的光環。
當然,李治一心想廢太子,還是能做到的,只是難度絕對比廢王皇后更難,引起的動dàng,皇上也要三思。其實再加上有那一個天暗中支援著,李治就是想廢也廢不了的。除非那個天又改悔了。
想想這一家三口子,所以兩人只能搖頭,只能苦笑。可這時候,連狄仁傑都不能預料到,如果不改變,漫天的血光已經潛伏在東方,將要升起。不過狄仁傑立即寫了一封信,給李威,將事情大約經過說了一遍。
然而又不放心,太子仁愛不錯的,可是太子的xìng格卻是外圓內剛的那種,一旦發作起來,脾氣也會很大。不大放心,立即與同僚換了一下班,騎馬奔向長安。
……
狄仁傑想法倒是不錯的,一連串的聖旨,讓李威都méng頭了。然後聽到事情原委,大怒起來。先是寫了一封信給了裴炎,其實對歷史再jīng通一些,他對裴炎就會忌憚,偏偏又記得不多。
於是在暴怒之下,這封信都沒有采用駢文形式,通篇只是古文體,也就是真正的散文體寫的。責問裴炎身負重名,人頌君子,何乃君子?昔日曹蕭二人之爭,唯乃爭執,蕭規曹就。群xiǎo有爭,君子有爭,群xiǎo之爭,口蜜腹劍,醜態百出,不一而足。君子之爭,不失其德也。然後又問裴炎是想學許敬宗?或者是李義府?
這種責備就有些過,楊思儉與徐齊聃二人確實有過失的,只是李治反應重了。當然,李威不能責備父親,只好將怒火全部發洩在裴炎身上。事實這一次裴炎用心也不大純良,只是這種嚴重的後果也非是裴炎所想要的。
然後又說,裴家名mén,決議太子妃,孤乃未絕,何行此卑劣之事。又說裴家nv可以進入東宮,李威也沒有辦法的。但孤之不賞,獨做一太子妃自賞。我不碰你了,做太子妃有什麼作用?那麼未來的下場無疑比王皇后還要悽慘。或者太子不登基為帝,可不做皇帝了,這個太子妃討來何用?
其實對裴雨荷原先一直沒有惡感的。
他的婚姻很無奈,自己做不了主。裴雨荷又見過幾次,長相不及楊敏,也尚可。美yàn固然喜歡,可李威實際在心中還是重視感情的,否則到現在碧兒的位置不會無人能取代。感情也不是很濃,只是覺得此nvxìng格舉止尚可,於是預設了。
可裴炎的做法冷了他的心。
楊母只是勢利,也是為了nv兒著想的。示問有幾人不做到勢利,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是世人勢利最好的寫照。但沒有yīn謀詭計,沒有刀光劍影。然而裴家呢……
其實想法也是錯的,裴炎參與進去,是與裴居道的感情好,不代表著裴家的。就象裴炎與裴行儉見了面,也許會敘敘家族輩份友情,可政治立場未必會統一。
不過這一道聖旨太過嚴厲了。
楊思儉已經是高齡,徐齊聃好一些,可也不大妙,文章寫得好,可人長得很不好,不是不好看,太瘦了,兩人前往嶺南,水土不服,天氣又熱,知道得多了,現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