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大將一樣在唐軍剛要出漢哭山的時候,迎頭攔上。這才是最兇險的佈置。然而論欽陵沒看做,倒不是他疏忽了,是沒有想到莽岔達敗得如此之快。若不是敗得這麼快,只要在後面咬緊,那麼在漢哭山道上,芒囊甫前面堵截,莽室達後面掩殺過來。那時候,唐軍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這是這一次逃亡過程中,李威最章慶的事。
要麼還看一個佈置,讓論贊婆分兵,從白蘭羌與黨項部烏海道出。處攔截。可這也不實際的,與烏海性質一樣,入口處寬大。論欽陵分了兵在後面追趕,論贊婆還要分兵,有可能奪下南九曲三城,或者還要派兵駐守,所調動的兵力並不多。因此只能利用西傾山與積石山、紫山的地形,在通往唐朝松州境出口的狹隘處狙擊。
所以李威也沒看一個計劃,只知道不停地運動,不讓吐蕃人料纏起來,活動的範圍越大,吐蕃人必須要不停地分兵。最後因為兵力因素,就會露出空隙出來,這才是生機所在。
裴行儉也說過類似的話。
不是大草原,青海的道路就是那麼幾十條,容易堵死,況且還是名將論欽陵指揮。嗯要逃出生天,機會只好自己來創造。
但預防萬一,還是派斥候出去看一看。
遊漸出了雪山的邊緣,斥候回來了,還帶來了幾個党項人的老者。
走了過來,幾個老者立即伏下,大哭起來:“殿下啊,沒有想到還能看到你活著啊。”
這都是什麼話?
不過李威沒看計較,將他們扶起來,說道:“想殺孤,不容易的。”
“是的,是的,太子是天下星星下來的,又豈是噶爾欽陵那個粗人能殺死的?”
“”
“可是殿下啊,形勢不大好啊。你從河西逃走後,吐蕃人用你們唐朝的武器攻城,連續攻下了洪濟、宛肅與百穀城。唐軍又退守到了澆河城。”
李威點了一下頭,退是上策,兵力大損,戰線拉得長,容易為論氏兄弟鑽空子,有可能損失更重,道:“還有呢?”
“還有就是各個關卡皆有吐蕃大軍把守,連西傾山皆駐著一支吐蕃大軍。殿下,想衝出去,還是很難啊。”
實際上向南渡過黃河,離莫門道不遠了,或者越過西傾山,離松州也不遠了。但就是這薄薄的一層,比石女的那個還要堅硬,除非常金剛鑽來鑽,可自己這點人馬,又經過大雪山的折磨,休說金剛鑽,木頭鑽也稱不上。但這在李威意料之中,又問道:“還看呢?”
“各部商議過了,怕那個李敬玄害了我們子弟,而且九曲三城落在吐蕃人手中,又有許多大軍入駐我們党項,怕洩露風聲,因此將子弟一起撤了回來。”說到這裡,小心地看著李威的臉色。
“撤就撤吧”,李威無奈地說。這一撤唐軍兵力更加吃緊,但党項人也要看,若是朝廷保護不了他們,他們也不敢出死力,頂多不與唐軍作對,算是很客氣。
“另外我們還聽到一條訊息,朝廷派了一個叫裴什麼儉的替換李阿婆。”
“這太好了。”
“殿下,此人很了不起嗎?”一個老者看著李威欣喜的神情,奇怪地問道。
“豈止走了不起,孤的軍事知識,個是他教導的。”
“那真太好了我要回去通知各部所有族長……”,幾個老者同樣欣喜若狂。在他們看來,不認為太子是戰敗的,全是那個李阿婆誤的事。若不是李阿婆,論欽陵根本就不是唐太子的對手。
這個想法……嘛……
那太子的師傅過來,豈不是更牛!於是後面有許多誤會發生,還有許多不滿發生……
高興了一會兒,一個老者又開口道:6,剛才我們在路上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吐蕃人一直不將我們党項人當人看,那怕立了戰功,也不持……“
停下來,賞字沒看說,為什麼立戰功?還是不幫助吐蕃對付了唐朝?
李威知道,可打壓了赤嶺西的吐谷渾人,不能再打壓党項,打一手,拉一手。党項人的境遇,也容易拉攏。就當沒看聽見,老者停了一下,繼續說道:“他們對我們党項人不是很注意。帶殿下所有的屬下離開,我們族人沒看這本事,可帶幾名人,化裝一下,還是有能力,帶到澆河城的。”
也就是李威丟下這幾千名將士不管,就能逃出生天……(
第三百八十二章 氣開山崴(二)
昨天看事,只一更,匆匆忙忙上傳後,忘記釋出,回來一看還是七十幾張月票,這才發覺。老午看罪,今天五更補償,這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