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3 / 4)

小說:興唐 作者:恐龍王

佻州之南是莫mén軍,去西三百里是九曲之地,自北就是岷佻道。吐蕃寇疊州亦是從此道而過的。還有其他的道路,比如沿大積石山而下的古漢道入松州,上到吐谷渾。還有一些道路,有的隨地形湮滅,有的位置不重要。”

一口氣說完,喝了一口茶,看著眾人。

有的人清楚的,有的人腦袋都說炸了,李敬玄可憐一邊聽著,一邊盯著地圖看。

其實還有一條重要的道路,李威沒有說出來,自吐谷渾西北而行,就能到達沙州瓜州,也就是南絲綢之路,吐蕃入侵河西四鎮多從此道而過,那暫時不想收回來了,因此不說。另外還有許多羊腸小道,還不在少處,漠大的青海,這樣的小道沒有一千條,也有一百條,可不適合大軍出發,因此沒有必要一一細說。興唐

李敬玄眼睛從地圖上轉過來,狐疑地問道:“殿下的意思是?”

“築城。白頭嶺、大夏川、洪源谷、星宿川、大斗攏谷、牽牛峽、石城山、洪濟橋,以及九曲之西,皆築石城,這些大城林立,再加上一些小的戍所拱衛,層層鏈式設防,還有火yào投石機箭弩拱衛,吐蕃人若是入侵,會陷入我朝駐軍的層層羅網之中。出大股軍隊,所得甚少,出小股軍隊,來而立殲!河謹之地可保無失。而且層層設防,九曲之地,皆得以開耕,兩年過後,糧食足以自保。又有許多草地,可以放牧,不愁戰馬供給。各位,吐蕃窮兵黜武,又有內luàn隱現,現在不時攻佔的最佳時機。但若不出兵,吐蕃狼子野心,勢必會吞下整個河涅,河yín一失,離西京長安就不遠了。這才是朝廷最擔心的。”

“是”李敬玄應道。這是朝廷不得不戰的真正原因。原來有吐谷渾人作為一個緩衝,即便與吐蕃人開戰,戰火也在境外。可現在不同了,吐蕃不但危害到了西域,而且危害到河隴各州,這裡離長安城有多遠了?

“層層設防後,青海可保平安,即使失去一城兩城,還有幾十城幾百城層層拱衛。青海不失,涼甘蘭臨疊岷等各州可保平安,那麼京城危機自解。那麼我們可以坐等戰機,一步步西向。”

“殿下,你想是不錯的,可這需要很多士兵,朝廷那來那麼多士兵駐紮?”

“這又是孤在路上想過的問題。

昔日突厥既亡,其部族或北投於薛延陀部,或西奔西域,或者降於我朝。群臣以為北狄自古為中國患,宜遷於河南諸州縣,教其耕織,永空塞北之地。顏師古以置之河北,分立酋長,則永無患。李百yào則認為突厥雖雲一國,然種族繁多,應各立君長,不相臣屬,國分則弱而易制,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國。竇靜則認為戎狄之xìng,有如禽獸,不可以刑威,不可以仁義教,置於中原或恐有變。不如妻以宗室之nv,分其土地,析其部族,使其為藩臣,永保邊塞。溫彥博則認為遷於河南諸州,其xìng乖違,難以存養,請準漢建武故事,置降奴於塞下,分其部落,使為中國之捍衛。魏徵以為不妥,突厥世為寇盜,百姓之恨也,今破亡不忍,他日之後繁衍輩眾,必為腹心之疾。晉初郭欽江統勸晉武帝逐於塞外不聽,二十年後,伊洛之地,盡為胡氈。溫彥博駁之王者於萬物,天覆地載,應當教以禮義,化而為民。於是太宗擇彥博之議。“

這是一段很著名的歷史,象契芯部安置涼州,也是這個政策下的產物。

一個個不知道太子說這段故事有何用意。

李威又喝了一口茶說道:“錯,錯,錯,全部都錯了。”

全部驚愕,這個錯不僅說是溫彥博錯了,魏徵也錯了,李百yào也錯了,竇靜也錯了,顏師古也錯了,李世民也錯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

但唐朝言胤論自胤由,只要不謀反,說皇帝做錯了,問題也要緊洛陽長安兩京百胤姓天天議論國事,也沒有那個衙役去管去抓。李威說李胤世胤民做錯了,只要說出一個道理,不算悖逆。

說完這一句,李威立即解釋:“當初朝堂上無非三議,第一議遷於河南各州縣安置,不是不能王化,草原百胤姓以遊牧生活為主,逐水草四季遊胤動,漂泊不定。又少糧食,茹máo飲血。乍一遷,不懂耕作,風俗民情各不相一,必然生起許多事端。因此此議不可取。但不能概而論之,當真胡蕃不能王化?那麼李將軍與契芯將軍、黑齒將軍如何作解?”

是“,三人tǐngxing答道。將此議翻出,李謹行與契芯明、黑齒常之最是尷尬不過。”

但中間還有一些百胤姓願意內附的,所以要一一擇出。第二就是戰俘,屠之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