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2 / 4)

小說:興唐 作者:恐龍王

持我們吐蕃,不但我們吐蕃百姓受苦受難,你們唐朝也好不了。我們吐蕃到了你們唐境,可以擄獲許多物資,以戰養戰。而你們唐朝大軍因為地高,都沒有辦法進入我們吐蕃腹部。即使在烏海等處,都是苦寒之地,得之無用,更沒有什麼物資可供收穫。再說,大戰,是論氏兄弟,大非川之戰局面還會出現。”

“王妃兒,你錯了。大非川之戰,你們吐蕃得勝,有許多原因的。我們唐軍將帥失和一點。沒有料到吐谷渾餘下的部族會協助你們吐蕃二點。薛將軍輕敵,甚至連大非川多沼澤,許多地方坑窪多泉都沒有查清楚,孤軍就深入了,三點。以寡軍對多軍是四點。地高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不僅是這五點,親近唐朝的吐谷渾部族撤離,留下的部族皆是與吐蕃親近的,失去了人和又是一點,唐朝這些年多災多難,元氣有些損傷,又是一點,士兵不是開國之初的久戰士兵又是一點,府兵的免稅田減少甚至沒有了,兵役不是獎勵,而成了百姓的負擔,士兵戰鬥信心沒有原來的jī昂又是一點,將才能力,薛仁貴略略在論欽陵之下,又是一點。後面的不大好說。

李威曾經無聊時,將這些將領指揮能力排了一下。不能說薛仁貴有勇無謀,指揮能力同樣出眾的,不過戰鬥方式自仗勇力,喜歡孤軍深入,要麼大勝,要麼大敗。但透過徵東時戰鬥力比較一下,並不比李績差多少。應當來說,論欽陵在李靖之下,有可能與自己祖父李世民、李績、候君集等人相彷彿,略在薛仁貴、裴行儉、劉仁軌之上。總之,是一個讓人很頭通的人。

頓了頓,又說道:“別要將地高說成天塹,所謂的地高,隋元諧大破豐利山大破吐谷渾五萬多大軍是一戰,賀婁子幹、長孫熾、宇文述等人又數破吐谷渾,然後讓隋煬帝滅國。隋唐更替之時,吐谷渾再次復國,然而李靖與候君集二人又大破吐谷渾,大軍一度到達漢哭山、柏海,也未見有地勢之阻。”

沒祿氏狡黠一笑,道:“太子,勿要自欺欺人,那是吐谷渾,現在有了我們吐蕃,形勢又是不同。再說,你們大唐又能找到李靖那樣的戰神?”

“就算找不到,你也來到我們唐朝,親眼看到我們唐朝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可你們吐蕃各部沒有誠服,各個大臣人心不一,還有論東贊父子的權傾一時。此消彼漲,滅亡只是指日可待。”

“當真?”

“拭目以待。”

“太子,這不是嘴上說的算。不過告訴你,贊普的視野只是我們吐蕃的雪原,哪裡山高水清,百姓淳樸。心志並不在你們唐朝,吐谷渾、南詔、西域,都可以談。贊普對你們唐朝並不反感,反感的是東贊父子。可看到我寫的信,”沒祿氏抖動著信箋。

其實李威也是心虛,吐蕃又敗了一次,大約有更多的人mō不清動向的。然而李威卻知道一些,歷史動向不改變,就在這個論欽陵手上,三戰,唐軍幾乎折損了近四十萬人。而建國以來,發動兵力最多的一次,徵高麗時,也不過動用了三十萬大軍。這是經過二十幾年時間,如果是一次折損了這麼多士兵,就是現在的唐朝,同樣吃不消。

以李威的想法,即使動用五萬士兵,去換論欽陵一個人的xìng命,恐怕都是值得的。

聽出一些話音,道:“你是……”

沒祿氏將來意說了一遍。沒有全說,大概的意思說了。

也就是一個jiāo換,有吐蕃王室配合,兩國合力,擊殺論欽陵大約不成問題。只要將論欽陵yòu到邊境,無論那一方擊殺,最後會歸於唐朝身上。否則論東贊還在人世,還有其他四子,皆是一時風流人物。不嫁禍於唐朝,即使是芒松芒贊,後果也不敢承擔。論東贊五子當中,論欽陵對王室威脅最大,論東贊畢竟年老,又有病在身,活不了幾年了。論欽陵一除,噶爾家族威脅立減,王室會平穩。這是雙贏的事。

就象後來的岳飛,天天喊著迎徽欽二帝歸來,喊得宋高宗心煩意燥,也是岳飛死因之一。疆域大固然是好事,可疆域不是自己的,就會慎重考慮了。漢族歷史上多次發生類似的事情,作為帝王,吐蕃人也不例外。

所以有了後面的幾個條件,西域成了吐蕃的jī肋,食之無味了,能換來王室穩固,與一些好處,可以放一放。吐谷渾重修於好,不代表著吐蕃會放棄,頗有些象後來的拋去爭議,共同開發的味道。不是吐蕃的,也不是唐朝的。但對吐蕃有利,畢竟留下的吐谷渾皆是親近吐蕃的部族,收回只在旦夕。唐朝也有一些好處,爭了面子。再說吐蕃還有條件,唐朝要同意議和,要和親。

這些都不是李威所看重的,看重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