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完畢後,將一枚物事投入神前的熊熊篝火之中。
看到壁畫中的這一幕時,葉易安不由自主的雙眉一挑,壁畫中所繪的物事明顯是一枚龜甲,旁邊地上簡筆隱約可見牛馬等物的腿骨。
那莫名其來歷,就連字聖許慎都未曾見過的龜甲獸骨文字的根源就在於此?
那群人將龜甲扔進篝火中後繼續手執牛尾歌舞不休,等龜甲上因為火燒出現各種裂紋後將其取出,進而細查裂紋,似乎要從這些毫無規律的裂紋中解讀出神靈的旨意。
隨後,壁畫中便見有人掏出銅匕,開始在龜甲上刻繪符號。葉易安自袖裡乾坤中掏出一枚龜甲獸骨,兩相比對之下。龜甲上佈滿的龜裂,上面的符號都與壁畫上一模一樣。
踏破鐵鞋無覓處,龜甲獸骨的出處終於找到了!其上所刻繪的文字意義也大略能猜出個十之八九。
重鬼神而輕人乃是殷商時期的一大特色。所謂“國之大事,在戎在祀”,意思就是說在殷商時人看來,最大的事情除了戰爭便是祭祀。這是一個空前崇奉神,神的地位遠高於人的時代,也是一個占卜空前盛行的時代。
占卜實乃崇神的一種,占卜的結果被視為神的旨意。明顯,與唐時盛行的蓍草占卜不同卻又相似之處在於,壁畫中那群特殊的人乃是以燃燒龜甲獸骨,進而解讀上面裂紋的方式進行占卜。隨後為了記錄“神的旨意”又創設出獨特的龜甲獸骨文字。
至於那群能夠解讀神之旨意的特殊人的身份,葉易安雖然叫不出他們在殷商時代的稱呼,約略想來應與魔門中的大祭司們相似。是一群在普通人看來神秘、強大,介於人神之間的存在。
他們一方面代表人來奉祀神,另一方面又代表神來發出神的旨意,就此完成了人與神的溝通交流,也憑藉神在人間世中得到異常崇高的地位。
神的地位遠遠高於人的狀況直到西周初年周公制禮作樂之後才發生改變,神的地位才開始下降,人的地位得以提升。這也就意味著在整個殷商時期,這群類似於大祭司般的人都是舉足輕重。
隨後壁畫中顯現的是這群人的分化,其中一部分仍舊執著於多神的供奉;另一群人則向王室靠攏,開始固定的供奉一尊神,一尊鳥首獼猴之身,獨足執杖之神。
慢慢的,壁畫中鳥首神與已經逝去及現世中的王合二為一,歷代殷商之王皆成了神,而現世之王則不過是鳥首神在人間世中的化身。
壁畫看到這裡時,又一個疑問在葉易安腦海中豁然開解。諸多以前曾經見過,卻又始終想不起來的史書記載紛至沓來。
他終於知道那鳥首獼猴身人的來歷,
伏羲!
鳥首、獼猴之身、獨足、執杖恰是古籍中所記太古三皇之太昊伏羲氏帝俊的形貌。
據《山海經》中記載,太昊伏羲氏常自天上下降與五彩玄鳥翩躚共舞,其在人間世中的祭祀之地亦是由玄鳥代管。至於外面雕像中一首三身的古怪造型,則是來自於伏羲的第三位妻子。
同樣是據《山海經》所載,伏羲第三位妻子乃是三身國的先祖,其人一首而三身,生下的子孫也盡皆如此。
至於伏羲為何會與殷商諸王合二為一,則是因為殷商中晚期時開始推行一元神教,歷代諸王自稱是伏羲的後裔及現世化身,竭力宣揚君權神授。
簡而言之,一元神教的一元神便是位列太古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他也是殷商王室當之無愧的守護神。
至此,葉易安關於失落之城的疑惑已盡數解開,一併連龜甲獸骨文的出處也有了可信度極高的判斷。
儘管處境堪憂,但這種疑惑盡去的暢爽依舊讓葉易安感受到雖然短暫卻強烈的快意。
後面壁畫中的內容就是在說如何建造土臺,如何奉祀伏羲。唯一看不懂的一幅壁畫是關於土臺內部那繁複的圖案,葉易安與大廳地面對照過後確定其與壁畫中所繪一模一樣,只是不明白它究竟有什麼作用。
雖然不明白,但或許是知道這些壁畫的內容太珍貴,也或許是出於好奇,葉易安仍舊將這幅壁畫所繪牢牢記在了心裡,直到分毫不差後才走向下一幅壁畫。
但這一眼看去,卻讓他愕然一愣。
這幅……壁畫怎麼是這個樣子?
這幅剛剛看到的壁畫與前面那些大小相同,但內容與技法卻是迥然不一。之前那些壁畫都是簡單線條的勾勒,這幅採用的卻是絹本設色的方式。畫面的內容是一男一女正並肩徐行於失落之城。
兩人中男的高大挺拔,俊逸風流;女子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