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了解你的師父及師門?”
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葉易安方道:“家師葉天問,自號雲象居士”
“葉天問……”活死人搖搖頭,“某家還真沒聽過這人。你修的是內丹道還是外丹道?”
“內丹”
“那你天賦不錯啊,內丹之中是金丹道還是符籙道?”
“符籙”
“練的什麼功法?”
“《培元訣》”
聽到這個答案,活死人再次搖了搖頭,“這漫天下的修行者十個裡至少有五個在元丹期練的都是《培元訣》,大路貨色罷了,就因為練的人太多,反而從功法上看不出什麼了,你這說了等於沒說”
又等了片刻,活死人驀然想起[無''錯]小說 m。quledu。com什麼,“對了,《培元訣》在導引搬運天地原生靈力時的執行路線有南北之別,若是南人出身的修行者多沿奇經八脈入丹穴,北人則是沿任督及其它一二經脈搬運靈力,你師父教你的是什麼路子?”
“你說的這兩個都不是,家師所授《培元訣》是沿十二正經的搬運路線”
“十二正經?怎麼可能?”
“起於肺經,復經胃經、脾經、腎經及三焦諸經入丹穴,此功法我練了九年,怎麼不可能?”
活死人很久沒說話,似在思忖十二正經的執行之理,良久之後才又開口,“如你所說,那這種執行之法當是重在洗伐全身經絡骨血,反倒將凝丹放在了後面,修行者修煉時都是唯恐凝丹太慢,似你師父這走十二正經的法門豈非本末倒置?這樣練下來,多久才能結成元丹?”
這回,葉易安答的卻快,“此言差矣,修行者切不可只將心思盯在丹穴之上,如此未免短視了。元丹雖是凝于丹穴之上,但丹穴無論如何重要也只是人身之一隅。於內丹道而言,人身即為鼎爐,鼎爐不固,縱然能凝成元丹,根基也是不牢,徒為元丹之後靈丹期的修行平添了許多麻煩。反之,培元之時先固鼎爐,再思凝丹,看似耗力,其實事半功倍”
“這是你師父的原話?哼,你記得倒是挺熟”聽葉易安稱是,活死人即刻又問,“從你修行之日開始,凝成元丹用了多久?”
“八年”
“八年!果然不慢,好一個事半功倍”感慨了一句後,活死人又連道:“不對,不對”
“什麼不對?”
“《培元訣》已傳承數百年,數百年間這麼多人在元丹期都將其選為入門功法,足可證其經典。似這等經典功法早被人琢磨透了,要想別出機杼何其之難?你師父既然能推陳出新,又能有這樣一番識見,此人斷無籍籍無名的道理,何以某家竟是聽都沒聽過?”
見活死人分辨不出師父的半點來歷,甚至連他是南人還是北人都搞不清楚,葉易安心底難免失望。
“罷了,功法既然看不出端倪,且試試術法,你既修的是符籙道,而今對敵攻擊時最具威能的符術是什麼名目?”
“我不會對敵攻擊”,不等活死人再問,葉易安先已說道:“我修的是白符籙術”
聽到這個答案,活死人徹底無語了,“你師父究竟想幹什麼?讓你也去做雜毛牛鼻子道士?”
符籙術概而言之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白符籙術與黑符籙術。白符籙宣稱是以行善積外功,祈禳禱告不染殺戮,中有厭怪、避鬼、安神、護身、鎮宅、避瘟、避土氣、止虛耗、種田、利蠶諸法;黑符籙則以誅惡而積外功,中有殺邪、伏魔、斬妖、除祟諸法。
千年以來,除了道門有道人專修白符籙術之外,符籙道的散修們在術法選擇上毫無例外選的都是黑符籙術,鮮有例外。在這等背景下,葉易安的白符籙術就顯得異常另類了。
古怪太多,既往的經驗與判斷根本都用不上,至此,活死人也不再問。葉易安也沒問他什麼,顧自想著心事。
師父著實是古怪,他自己在修行上都看不到用功的樣子,授徒上也就可想而知了,縱然有時候抽出時間教授自己,也是將心思放在繪製符籙的雲文上,術法上則極其潦草,若是問得多了還惹其厭煩。
似乎在他看來,揭秘繪製符籙的雲文中所包含的奧秘竟比實用的術法,乃至於功法更重要。
雲文之外,他教給自己更多的反倒是一些與修行毫不相關的事務,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因師父在教授這些東西上面用功甚勤,以至於葉易安以前常常生出迷惑,自己究竟是在一個修行者門下,還是在私塾的館學裡?師父要的徒弟究竟該是什麼樣子?
“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