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2 / 4)

小說:笑面人 作者:無組織

條軍艦,詹姆士一世時代有三十六條,到了一七O五年卻有一百五十條。英國有三支軍隊,五幹人在加答隆尼亞,一萬人在葡萄牙,五萬人在佛蘭德。除此以外還要為了外交和君主制的歐洲,每年付出四千萬法郎,好像英國人老是在供養一個妓女。議會透過了三千四百萬法郎的終身年金愛國公債,大家熱烈地趕到財政部去認購。英國派一個艦隊到東印度,一個艦隊和海軍上將李克到西班牙沿岸,海軍上將蕭威爾統率的四百隻帆船的後援隊還沒有計算在內。英國剛合併了蘇格蘭。現在正是在霍赫斯他脫①和臘密依②兩個戰役中間,一次勝利使人看見另外一次勝利。英國在霍赫斯他脫撒了一網,俘虜了二十七個營和四團龍騎兵,並且使法國的軍隊膽戰心驚地從多瑙河向萊茵河撤退四百公里。英國把手伸向撒丁和巴來亞里群島。它洋洋得意地把四十條西班牙戰船和許多滿載著金子的西班牙帆船帶回自己的港口。路易十四放棄了一部分赫森海灣和海峽。大家認為他不久就要放棄阿卡狄亞、聖·克利斯多夫和紐芬蘭,英國如果讓法國國王在不列顛岬捕捕鱈魚,他就喜出望外了。英國差不多逼得他承認自己破壞鄧扣剋要塞的恥辱。現在它已經佔領了直布羅陀海峽,而且正在攻打巴塞羅那。這些是多麼偉大的成就啊!安妮不嫌煩勞地生活在這個時代,怎麼不使人欽佩呢?

①多瑙河上的一個城市,一七○四年英將馬爾保羅在此戰勝法軍。

②比利時村名,一七○六年英將馬爾保羅在該村戰勝法軍。

從某一種觀點上看起來,安妮的統治是路易十四統治的縮影。在所謂歷史的巧合之中,女王安妮和法國國王有一些相像的地方。

像路易十四一樣,她拿治理偌大一個國家當作遊戲;她有她的紀念塔,她的藝術,她的勝利,她的將領,她的文學家,她有贍養名士的皇室出納官,她的各種傑作的陳列館。同路易十四陛下一模一樣,朝上也群英濟濟,氣象豪華,也有儀仗和樂隊。在人物方面,也是凡爾賽的那些現在已經不很偉大的大人物的縮影。不過是個障眼法罷了;我們再補充一下,她也有《女王萬歲》,這可能是從羅利①那兒剽竊來的。所有這一切,都能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一個人物也不短少。克利斯多夫·倫是一個很及格的孟沙;宋慕斯②趕得上拉穆瓦尼翁③,德萊頓是她的拉辛,蒲柏④是她的布瓦洛⑤,古度番是她的郭拜,龐勃洛克是她的盧瓦⑥,馬爾保羅是她的都連。儘管把假髮拉長,額角壓低好了。一切都顯得莊嚴豪華,當時的溫莎有點像馬利。但是一切都帶點女人氣,連安妮的戴利埃神父的名字薩拉·芹寧斯都有點女人氣。當時一種譏諷的萌芽,在五十年以後變成哲學的,已在文學作品裡出現了;像莫里哀諷刺天主教的劇本《偽君子》一樣,斯威夫特筆下也出現了新教徒的《偽君於》。儘管那時的英國時常跟法國爭吵,並且攻打法國,它卻處處模仿法國,井且從它那兒得到許多啟發;所以說英國的門面是法國的光照亮的。可惜安妮只做了十二年女王,要不然英國人一定會跟我們稱作“路易十四的世紀”一樣,稱為“安妮的世紀”。安妮在一七○二年出現,正當路易十四衰落的時候。這是歷史上的許多怪現象之一,蒼白的天體的出現同紫紅色的天體的沒落恰相吻合,法國剛出了一位“太陽”國王⑦,英國便出了一位“月亮”女王。

①義大利音樂家,曾在路易十四朝上任音樂總監。

②英國建築家,數學家。

③法國建築家。

④英國詩人。

⑤法國詩人。

⑥法國軍事家。

⑦指法王路易十四。

還有一件小事必須說明一下。英國雖然跟路易十四作戰,英國人卻對他很欽佩。英國人說:“這是法國一個好樣的國王。”愛好自由的英國人卻歡迎別的人受奴役。他們贊成鄰人披枷戴鎖的精神,居然達到了對鄰國的專制君主熱情歡迎的程度。

總而言之,正如比佛雷爾作品的法國譯者在題辭第六頁,第九頁以及序言第三頁裡,用動人的口氣重複的那樣,安妮給她的人民帶來了“幸福”。

4

女王安妮所以對約瑟安娜公爵小姐有點兒懷恨,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她覺得約瑟安娜長得漂亮。

第二:個原因是她覺得約瑟安娜公爵小姐的未婚大也漂亮。

對一個女人來說,兩個原因可以促使她妒忌;對一個女王來說,只要一個就行了。

我們再補充一句。她之所以恨她,還因為她是她的妹妹。

安妮不喜歡女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