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類父親因為物質條件的改善,孩子養大成人已經不是問題,於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將來,他們要履行的是“教”的職能。希望孩子懂得更多,一邊在社會生活中獲得某種競爭優勢和佔據主動地位。這一類父親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對孩子的未來寄予很高的希望,想方設法為孩子提供條件和機會。但是這一類父親擅長按自己的設想規劃孩子的未來,並沒有真正的走近孩子,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想法和真正需求。提供的東西常不是孩子所需急需,貨不對板勞民傷財。我國很多城市父親就屬於這一階段。
第四類父親家庭條件一般比較出色,受過先進教育,他們知道對孩子僅僅“教”是不夠的,需要花時間來交流溝通來相互瞭解,於是父親職能開始進入“育”的階段。這一類父親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教育孩子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一步一步來。首先要互相溝通互相瞭解,建立親密互信的良好關係,真正的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和需要,有針對性的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幫助。這一類父親從孩子的真實感受和真正需要出發,為孩子的發展和未來打通任督二脈,為孩子成長提供充分的舞臺空間和支援。
第五類父親境界更高,他們瞭解生命、家庭和愛的本質,瞭解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真正意義,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瞭解自身、家庭和孩子的基本狀況和家庭的總體目標,他們懂得用一根金絲線將上述各項串聯起來,這根金絲線就是“真愛”。對孩子的真愛,是以孩子的成長需要、快樂心境和健全人格作為根本導向,為孩子虔誠真心的不圖回報的付出和幫助,給孩子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