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曲已是大異其趣。
不料阿朗指下,這首《欸乃》卻變得更加激情洋溢。
一時間,大殿裡彷彿滿溢了金色的陽光,柔和而溫暖的陽光,明亮而純淨的陽光,燦爛而輝煌的陽光;陽光下,是一江春水歡歌,是白雲自在舒捲;是清溪奔流,流向他一心要去的光明澄澈的地方。
古琴講究的是清、微、淡、遠,像他這樣的琴音,估計人們想都沒想過,更不用說親耳聽到。
太令人震撼了。
琴音結束很久,大殿裡仍然一片寂靜。
“妙哉斯曲。”最後是妙音撫掌輕嘆,打破了靜的符咒,殿內眾人一下子醒過來般,議論紛紛者有;瞠目相對者有;讚歎誇獎者更有,鬧哄哄不一而足。
慕容越此刻全神貫注,只是凝望著臺上的阿朗,微笑的雙眼,淚意模糊。
阿玉看過來,神色不明。
“孩子,回答那三個問題吧。”妙音純淨的聲音穿過喧鬧,安靜地傳來。
大殿裡一下子又變得十分靜,靜得令人情緒緊張,人們全盯著臺上的阿朗。
阿朗靜靜地站著,烏黑的眼睛越過眾人,靜靜地落在我臉上,一絲笑意自他眼底溢位,漂亮的小臉上,促狹之意一閃。
他想做什麼?
我一下子緊張起來,不知道他將如何開口回答。
最後,阿朗轉向妙音,示意他一一提問。
霍,這小傢伙的眼睛原來如此會傳情達意。
妙音微微一笑,問出第一個問題:人生百年,當如何施為?
阿朗清晰地回答:土。
妙音一愣,問他:要解釋一下嗎?
他不回答。
於是第二個問題:生於天地,最需持何種操守?
“土。”阿朗仍是如此回答,口齒清晰得沒有人會懷疑聽錯了。
已有人在底下吃吃吃地笑。
妙音一笑,道:看來這次,你仍是不解釋?
阿朗面無表情,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妙音微笑,問出最後一個問題:眾生攘攘將往何方?
阿朗清脆乾淨的聲音:“土。”
殿堂裡的笑聲幾乎沒掀翻了屋頂。
慕容越原本一直微笑著的臉,微微變了色。
“仍然不解釋?”妙音平和純淨的聲音。
這次,他沒有搖頭,轉過身來,看著我。
我的頭頓時變成無窮大。
妙音順著他的目光,看到了我,眼神微斂,指著我問阿朗:是想請他來幫你一一做解釋嗎?
阿朗點頭。
這小子。
真懂得利用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