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情繫天地的小舢板喲,你的存在、你的使命,全部寄希望於你所載負的那個殘疾的軀體之上。
附言:請你把對話的速度放慢些,別跟催命似的。今天我們這裡已解禁,我要買個風箏,去放飛心情、放飛自由。
“非典”時刻的婚姻故事
我真正體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她的珍貴。平日裡,我們忽視了她的存在,就像忽視了空氣、陽光和水的存在一樣。現在我明白了,比起生命,所有的一切都應退其次,都可以寬容。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是我女兒在“五一”休假期間做“志願者”時開始記錄的。她這個志願者不是公派,而是自己找上門的,所以不算正宗。幫扶的物件是與她媽媽很要好的同事——一位在“非典”一線參戰又染病的護士阿姨家。說來這故事以前我就聽女兒唸叨過,並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但結束卻是剛剛的事情。女兒是以日記形式記下的,並用郵件發給了我。她是個旁觀者,是個很用心的旁觀者。我隱隱地感到,那記錄中似含著某種豔羨的情緒。因為,那是個破鏡重圓的婚姻故事,有媽媽、爸爸和一個同她當年(我與她媽媽離婚時)一樣大的女孩兒。我把女兒的日記做了重新調整(根據需要做了少量的虛擬加工),並以第三人稱的方式重敘故事。因未徵得當事人的同意,所涉人物均系化名。
外遇使婚姻遭遇危情
2002年10月,藍婕透過法院起訴與林威離婚。不久,法院駁回了她的訴訟請求,她只能等到半年後再次起訴。這個結果早在林威的意料之中,他對挽救婚姻抱有很大的信心。他知道,藍婕的離婚起訴帶著很多情緒化的因素,這也是法院駁回她訴訟請求的最直接原因。
一直以來,最易導致婚姻突變的原由就是“遭遇激|情”,當然是遭遇夫妻二人世界以外的第三者激|情。林威與他屬下一位年輕漂亮女孩兒的私情建立,很難用一個確切的時間程序把它界定。藍婕其實也沒有真憑實據,她只是憑著直覺感到夫妻間越來越缺少那種心領神會的情感交流。一次她情不自禁地揹著林威檢視了他手機的簡訊記錄,事情就此敗露。那天,藍婕極力剋制著自己,努力裝得平靜地詢問林威。林威很惱火藍婕檢視他的個人隱私,索性帶著一種報復性的慍怒,承認了他和那個女孩的親密關係。這是藍婕沒有想到的,她原以為,林威會極力否認,至少得做出些辯解,但他沒有。這更深深地刺痛了她。林威竟能如此坦然!如此毫不在乎!那天他們吵得很厲害。林威辯解說:“我們要的只是一種感覺,並不會破壞現有的家庭。”他甚至要打電話給那女孩兒,讓她講明自己並沒有破壞他人家庭的意思。藍婕止不住地流著眼淚說:“如果你把感情連同心都給了別人,還振振有詞地表白沒破壞家庭,那你就照你的方式去過吧!”她簡單收拾了一下東西,拉起5歲的女兒就回了孃家。她的心被林威傷透了。
讓林威措手不及的是,藍婕在沒與他做任何商議的情況下,就去法院起訴了離婚。無論林威再怎樣做工作,下什麼樣的保證,藍婕就是不肯撤訴。無奈,林威只得厚著臉皮去求岳父母。他發誓從內心裡是非常在乎這個家的,而且也愛藍婕,外遇的情感絕不可能替代他與藍婕的夫妻感情。他很後悔,願意接受一切懲罰,只要不離婚。他拿出最後的殺手鐧,說孩子不能受無辜的傷害。岳母是個軟心腸的人,她知道女兒的心思,女兒委屈,總得讓她發洩發洩。於是便對林威說:“你要是真後悔,就拿出點行動來,總不能讓藍婕以後還這麼擔驚受怕的吧。”林威心領神會,他知道——還有救。
一波兩折等待離婚
從法院回來,林威又找了藍婕幾次,依然是賠笑臉承認錯誤。藍婕的態度還是不為所動。接下來的一個多月,突然就沒了動靜。藍婕心裡直髮慌,她不知道林威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不懂事的女兒老是吵著要爸爸。媽媽也嘮裡嘮叨地怨她不該這麼不依不饒的。背地裡藍婕哭過幾次,她恨林威,更恨那個破壞她們家庭的女孩兒。她不敢想像林威會不會被逼得又回到了那女孩兒身邊?轉念一想,如果是那樣,他們的婚姻真就無可救藥了,自己還對他抱什麼希望?隨他去吧,我幹嘛要對一個負心漢抱幻想?
一天,藍婕突然接到林威的電話,約她出來談談。見面後林威交給藍婕一份他與一家新公司簽定的聘用合同。藍婕看後忙問:“你離開了公司?”
“這不又找了家新公司嘛。”
“放棄銷售主管的位置,從頭再幹?”林威點了點頭。藍婕又問:“是為了離開那個女孩?”
“更為了回到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