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哭起來。而窗外,是聲勢浩大的暴雨,淹沒了整個城市。
北京的冬天非常的冷,而且乾燥。臉像是一面被烈日炙烤很久的石灰牆,摸一下可以掉落無數的白屑。那些說著“北京其實並不冷,挺暖和啊”的人全部是騙人。遇見無數次地在被凍得說不出話的時候這樣想。那些整天不用出門偶爾出一次門就是直接有車停在門口然後下車就直接進屋的人當然會覺得不冷。對於自己來說就是每天早上天還沒有亮甚至還聽不到收音機裡發出音樂的時候就起床送報紙,這一個小區有二十八棟樓,每棟樓有四個單元,訂報紙的一共有多少家遇見不知道,只知道她要負責送的就有一百二十家。遇見每天早上要把一百二十份報紙塞到不同的郵筒,稍微晚了一點還要被罵。罵人的人很刻薄,並不因為他們家財萬貫,正好相反,也是貧窮的人家,拿著微薄的工資艱難度日,卻還是要每日關心國家大事和瑣碎八卦,好在茶餘飯後的談論裡顯得自己滿腹經綸,所以更加會因為自己付了錢訂了報紙而使用他們微不足道的“消費者權力”。晚了十分鐘都會被罵。有幾個變態的中年男人似乎每天很熱衷於等在門口算遇見遲到的時間,穿著睡衣站在鐵門後面露出一隻眼睛,然後等聽到了遇見腳踏車的聲音後嘴裡就開始不乾不淨地數落著。尖酸刻薄,一副小市怕嘴臉。而遇見多半是低聲地說一句“對不起”,然後把報紙塞進信箱或者鐵門裡,轉過身騎車離開幾米後響亮地罵一句“我X你大爺”或者“去死吧。”
北京的風是穿透一切的。無論你穿著多麼厚重的衣服帶著多少厚實的手套,那些風總能硬生生地劑過纖維與纖維之間狹窄的縫隙,像跗骨上的蛆一樣死死地黏在面板上面,像荊棘的種子一樣朝著骨髓深處紮下寒冷的根。每個清晨遇見總是覺得自己像是一具行動的冰碴兒,關節僵死著開闔,血液半固化地流動。在遇見接下送報紙這個工作的第一天,在送完最後一份報紙的時候遇見靠在樓群的水泥外牆上眼淚一直往下掉,喉嚨被大口呼吸進的冷風吹得發不出聲音來,只有淚水大顆大顆地朝臉上滾。滾燙和眼淚,是身體裡唯一有著溫度的部分。可是眼淚在臉上停留片刻,就化成冰碴兒,沾在臉上,縱橫開闔,從表向裡固化,結冰,扎進面板落地生根。生根是生出疼痛的根。可是從那之後遇見就再也沒有哭過。至少是再也沒有因為送報紙這件事情哭過。頂多就是聽到有人說“北京的冬天其實不冷”的時候在心裡暗罵而已。真的。就再也,沒有哭過。因為可是多賺二百二十塊錢。每個月就可以多存二百二十塊。這樣離幸福,就越近。那些用年輕的身體硬生生承受下來的寒冷並不是沒有價值。它們的價值是二百二十塊。
而送報紙後就要趕到離住的地方不遠但也不近的二十四小時便利店上班。依然是騎車,穿得臃腫,除了眼睛其他地方全部罩起來。可是尖銳的寒冷似乎可以在視網膜上鑿出一個洞來,然後就像水銀無孔不入般地倒灌進身體。因為是小的便利店,所以只有兩個店員,遇見,和一個名叫段橋的男生。遇見第一次聽說男生的名字的時候笑了出來,正著念,斷橋,反著念,橋段,怎麼聽怎麼好笑,在那個男生很有禮貌地說了句“你好我叫段橋請多指教”之後,遇見不冷不熱地揚了嘴角,說了句不知道是嘲笑還是親近的“名字還真好笑”。而段橋的臉上是一副整吞了一隻茶葉蛋的表情。
遇見從上午七點半到晚上七點半,然後男生從下午四點半到凌晨四點半,凌晨四點半到上午一點半便利店關門三個小時。所以,說是二十四小時便利店其實是二十一小時便利店。而遇見和段橋同時工作的時間一天內有三個小時。因為地段不太繁華,又不是在商業區或者校園集中的地段,所以客流量很少,很多時候店裡就只有遇見一個人,頭頂開著白色的日光燈,貨架整齊排放。偶爾有顧客推開門,門上掛著的風鈴會發出叮咚的聲音。然後遇見就會抬起頭說歡迎光臨!有半個小時的時間是花在整理貨架上,有半個小時是花在結晶算帳目上,有半個小時是用說“歡迎光臨”並露出牙齒微笑上。其他的時間則用來寫曲子。在酒吧唱歌依然遇見的職業。二十四小時裡三個職業:送報紙。便利店營業員。酒吧歌手。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可是卻踏踏實實地存在著。而那重合的三個小時,是二十四小時裡面最普通的三個小時。因為普通,所以溫暖著。就如同我們習慣了自己普通的毛巾,牙刷,枕頭,被子,床,檯燈,筆記本,日曆,所有習慣了的東西,都很普通。可正是因為普通,所以日漸散發出美好而溫暖的觸感,嵌進生命的年輪,一圈一圈地粉刷著蒼白的年華。一天是三個小時。十天是三十個小時。一百天是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