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期的一日三餐還是要靠自己動手。
現在,由於中國人的普及,稍大一些的美國城市都有亞洲超市,裡面中式的瓜果蔬菜、油鹽醬醋的什麼都有,一點不遜色於國內的超市,甚至更全,只要你想得到,就能買得著。而且價廉物美,不用擔心農藥、新增劑、假冒偽劣等令你防不勝防的東西。
我們一般一週買一次菜,自己動手做飯。開始我和茂林是搶著幹,後來是讓著幹,再後來就是推著幹了,最後規定,一天一人,做什麼吃什麼,也平衡了。
想省事也容易,早上:牛奶、麵包、果汁,買現成的,再煎個雞蛋,營養全面而豐富;中午:認真做一次;晚上:用中午的剩菜下個麵條就OK了。
想改善,就到老趙家蹭一頓。老趙是西北人,麵食做得特別地道。老趙的兩個兒子都是美國出生的,老大泰德還能說幾句漢語,老二泰勒除了“你好”之外,基本就沒別的了。看著兩個小“香蕉”喝可樂、吃蔥油餅,也是一道風景。
有時碰到大一點的事,我們也會到當地的中餐館去過過癮,不過美國的中餐館都被美國本土化了,油炸的多,甜膩膩的,不好吃。
相反,正宗的美國餐便宜實惠。德州的牛肉聞名於世,當地的烤牛肋條肉味道正宗、獨特。有一家叫“紅石”的店,我們去了好幾次,12美元一份,廚師隨手切給你幾大塊牛肉,烤得油光閃亮的,多得足以撐死你。
“紅石”是家半自助的餐館,除烤牛肉外,還有就是剛出爐的小麵包,香甜可口,任吃任取,有時一頓一個人能吃10個。一次我們去“紅石”,服務生小妹特別熱情,不停地送剛出爐的麵包,我們一高興,餐後給了5美元的小費,這是比較高的。服務生小妹用了個很極端的詞向我們表示感謝:YOU ARE SO NICE!(你太好了!)一問,她是第一天上班,又第一次得到這麼多的小費,非常高興,皆大歡喜。
美國人民大眾相對容易滿足一些,慾望沒有我們要求的那麼高。
在美國做中餐,慢慢會改變一些國內傳統的習慣,比如熱油爆鍋就不太敢用,會招來消防車的。廚房的警報系統特別靈,稍有風吹草動,油煙一大就報警。有幾次管理處都來人了,還有一次把整棟樓的警報都帶響了,搞得動靜挺大。
後來有了經驗,當非得要搞點火爆時,我們就一人炒菜,一人拿把扇子給火警探頭扇風,基本可行。
知道中國人做飯習慣的房東,一般都不願意把房子租給中國人。我們租房大都有100美元的清潔押金,還房時要原狀歸還。每次歸還前清潔廚房是最麻煩的,要不就拿押金給房東當清潔費了。
美國廚房的烤箱特別方便實用,漸漸我們也用得很好了,尤其是我們自己發明的“錫紙烤魚”,成了一道招待貴客的必備菜。
在美國的住宿,要麼是學校的學生宿舍,要麼是學校周邊的學生公寓。
學生宿舍很少,申請起來也麻煩,關鍵是不容易和其他外國人住到一起,習慣差別太大,相處很難,尤其是與黑人。夜裡你都看不到他在哪兒,只能聽到聲音,這裡沒有種族歧視的意思。
學校周邊的公寓什麼樣的都有,成了一項產業。雖然知道和老外合租能對提高語言水平有幫助,但是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選擇和自己人合住。
學生公寓的差別很大,離學校近的、條件好的價格自然就高,而且年年在漲。但是有條件還是要住這樣的公寓,距離近絕對是優勢,安全、方便,省停車費,好處多多。
我們一來就住在與學校有合作關係的公寓裡,同學們一聽說我們的公寓名字,都說:喲,是富人區。開始我們也嫌貴,3個月租期一到就想換,找來找去,才體會到貴有貴的道理。後來我們就一直未換,住到學習結束。
從我們宿舍到圖書館也就是5分鐘的時間,到學校任何一處也基本在20分鐘內,不用動車,溜達著就能到。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想家的時候——敏感而綿長的思親糾結
思親,是每一個留學生和他們的父母時時刻刻在心中湧動的糾結,甚至陣痛。現在的人們,似乎更難以承受動輒遠隔萬里的思念。
我們這個年代的家庭,無論父母的真愛與關係如何,和子女都是牢固的感情“鐵三角”,互為情感寄託與希望。
當前,普遍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子女寄託著父母所有的摯愛與希望,我們許多的父母是在為孩子而活著的;子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也是視父母為個人情感的唯一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