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在哪裡?
數字化部隊的作戰效率,就因為解決這三個問題而大為提高。
這三個問題如此簡單和直白,致使大家無法開展複雜高深的學術推演,它們卻又是兵家數千年苦苦追求而一直未果的目標。
這就是創新的起點,創新的路徑。
說它簡單也簡單,說它複雜也複雜。
1982年,根據精兵,合成,平戰結合,提高效能,增強戰鬥力的原則,中央軍委對臨海軍區的進行了編組合成集團軍的試點。
把裝甲兵的全部,炮兵部隊的大部及部分野戰工兵部隊編屬各集團軍建制,並新組建了導彈,電子對抗等一些新的技術分隊。
一個集團軍,通常編有步兵師,坦克師(旅),炮兵旅,高炮旅,工兵團,通訊團,防化營,以及各種勤務保障分隊。
集團軍為機械化集團軍,並編有直升機大隊。
在集團軍編成內,構成了以裝甲兵,步兵為主體的突擊力量。
以偵察兵,工程兵,防化兵,氣象兵和電子對抗部隊組成的作戰保障力量。
以炮兵,防空兵,陸軍航空兵組成的火力支援力量。
以運輸,修理,衛生,管線,軍需,器材等專業分隊組成的後勤及戰術保障力量。
諸兵種合成的集團軍有利於各種武器裝備,人員在戰鬥中密切配合,能夠充分發揮整體的威力。
已經看不見“鐵腳板”,所有步兵全部乘坐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和步戰車,溝溝壑壑對履帶式裝甲車和步戰車來說,如履平地,疾馳而過。
把坦克集中使用,與自行火炮,高炮,裝甲步兵相配合,獨立作戰,最大限度地發揮坦克的機動和突擊能力,是坦克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
二.
萊特兄弟成功進行首次有動力飛行,今天看來是偉大的創舉,當時卻也被不少人笑掉大牙;費那麼大勁糊的飛行器像個空中書架,晃悠幾十米就掉下來摔爛。
當時沒有多少人理解這一技術的巨大含義,更意識不到一種新的軍事利器即將出現,延續幾千年的平面作戰從此走向立體。
技術理解能力並非一蹴而就,只有隨著技術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後來飛行器迅速發展起來了,最前衛的理解也不過認為它可以用來偵察對方陣地。
但軍情的發展,要求飛行器必須有射殺武器,很快有人向對方拔出了手槍。
手槍射程太短,於是有人開始在飛機上安裝機槍。
新的軍事技術感悟導致空中溫情脈脈的時代結束,空中搏殺很快就變得像地面搏殺一樣兇猛激烈。
這種幾乎是突然出現的作戰方式把早已固定的軍事秩序衝擊得支離破碎,前景撲朔迷離,哪一方也未對來自空中的噩夢做好足夠的精神準備。
航空技術開拓了三維空間。
今天引領性的技術,是正在開拓四維空間的資訊科技。
如果思想仍然停留在二維空間,怎麼去談今天的技術理解能力,怎麼去運用今天的技術理解能力完成軍事創新。
任何人都不可能懂得所有技術,但必須能夠理解技術的含義,明白它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感悟它所開拓的發展方向。
作戰準備的秘密,利用突然性的諸因素,進攻和行軍方法的多樣化和變化
以及軍事欺詐,都屬於軍隊長官的戰術手段。
過去騎兵作戰的原則早已無影無蹤。
這些手段很多,簡直不勝列舉。
軍人對這些狡詐手段是很生疏的,因此很有必要讓他們熟悉一下這類鬥爭的各種方法,以使他們不致受騙上當,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在坦克戰場的上空,雙方武裝直升機進行激烈的空戰後,“紅軍”取得了制空權。
“紅軍”的航空火力開始向“藍軍”坦克群攻擊,它採用光學瞄準,紅外跟蹤,有線制導的火控系統,攜帶反坦克導彈,對“藍軍”裝甲目標實施懸停攻擊和水平攻擊,只見,“紅軍”武裝直升機俯衝,發射,拉起。
再俯衝,再發射,再拉起,火光閃閃,導彈嗖嗖,反坦克機載導彈在“藍軍”坦克群中紛紛開花。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集團軍”的工程兵已發展成包括工兵,舟橋,建築,工程維護,偽裝,野戰給水等專業的部隊,掌握能夠完成保障部隊作戰行動的各種工程作業方法和技能,包括軍用道路,軍用橋樑,渡河,爆破,地雷,築城,偽裝,野戰給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