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麼了,就那麼些個字,韋澤覺得21世紀的小孩子,兩天就記住了。
而另外還出現了一個問題,有些比較急令的戰士倒是能記住這些字,卻始終沒辦法將文字與現實聯絡起來。遇到了這個問題,韋澤總算是恍然大悟。
在21世紀,絕大部分中國家長在孩子兩歲之前,就開始教孩子數數。不少孩子三歲時候就能從一數到一百,在反覆練習中更是有了數字與文字的概念。這些概念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在學校,在家裡,在生活中被反覆訓練,反覆應用,逐漸成了他們完全習慣的工具。
韋澤手下這二百多號兄弟,從十幾歲到三十多歲的都有。這當中的大部分人,是第一次真正把文字與數學引入到他們的生活中,並且強行讓他們建立起思維與文字和數字的聯絡,第一次建立起用數字與文字來整理自己思想的概念。
這等於是生生在他們已經形成的世界中,強行插入一個全新的體系出來。若是小孩子自幼這麼學習,他們在感受到痛苦之前,就習慣了。對現在的太平軍戰士來說,他們就只能深深的感受到這個過程的痛苦。
聯想到印度到了21世紀,還有大票文盲的事情。一個人只要能會寫自己的名字,就算是擺脫了文盲行列。韋澤完全明白了以前沒有形成概念的事情,一個不分男女老幼都接受過教育,能夠掌握文化知識的工業國真的是無比偉大!
第18章 成軍(五)
2月25日,上次離開的三個卒的兄弟再次返回了。這次三名卒長上來就噓寒問暖,對韋澤親近了很多。同來的還有一名南王的侍衛,帶來了南王的旨意。南王馮雲山在旨意中對韋澤此次功勞大加讚賞,提升韋澤為旅帥。令韋澤帶領本部人馬以及三個卒的兄弟,將剩餘的物資搬運回永安城。
無論是張應宸還是韋昌榮,對這個命令都頗為訝異。原本他們以為這三個前來協助的卒會併入韋澤的麾下。然而韋澤行若無事的接了命令。兩天中,韋澤雖然沒有催促部下賣全力,卻也不是不賣力。此時距離永安城的距離也只有一天的路程。部隊經過調整,體力恢復了不少。大家大吃一番之後,把一萬三千多斤的物資每人分了,部隊開始繼續前進。
抽了個機會,張應宸跑到韋澤這裡,他頗為不解的問道:“旅帥!南王為何如此安排?”
韋澤笑道:“應宸,你覺得這些兄弟可否算是精銳?”
“的確是精銳!”張應宸答道。能夠三天往返這麼遠的距離,的確能稱得上是精銳。
“南王關心這批繳獲,又怕路上有閃失,自然是派遣精銳前來迎接。這些兄弟定然是其他隊伍中的主心骨,怎麼可能給了咱們?”韋澤其實接旨時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
張應宸愣了片刻也明白了韋澤的意思,卻很有些不能釋懷,“旅帥,那回到永安城會給咱們些什麼人馬?”
韋澤拍了拍張應宸的肩頭,“應宸,那是南王的事情,咱們就不要操心了。咱們現在好好的運東西。這不還沒回永安的麼!”
打發走了張應宸,韋澤倒是沒有什麼不滿。他的目標是晉升旅帥,上次派兄弟部隊護送緊要的鹽巴、火藥、鉛子回到永安,韋澤也是很擔心的。眼下那件事已經完成,自己晉升的目的也已經達到。韋澤暫時已經心滿意足。不能將精銳納入部下固然可惜,不過韋澤也只是有點感覺可惜而已。但是給那些兄弟分了些功勞,等於是無形中擴大了不少人脈。晉升旅帥,就意味著韋澤能夠加入級別相當高的會議,那時候多一個朋友就多條路。不管張應宸與韋昌榮怎麼想,韋澤覺得這反倒是件更好的事情。
到了26日早上,部隊剛準備動身,就下雨了。張應宸等人立刻建議部隊停下來找地方避雨。
韋澤卻完全不贊成,“若是雨不停,連著下幾天怎麼辦?”
這個問題登時就問住了眾人,韋澤接著說道:“再說下雨對咱們也未必是什麼壞事。若是不下雨,清軍定然在城外佈陣。這一下雨,清軍就不出營了。大夥覺得咱們背了這麼多東西,還能再打得好仗麼?”
此話一出,眾人都無法反駁。韋澤也不想討論,誰都不想冒雨趕路,然而只是和老天爺作鬥爭,可是遠比打仗死傷更少。發一聲命令“跟我走!”韋澤帶上斗笠率先走進了小雨中。
雨天山路更加難行,要時刻小心腳下。帶上斗笠之後也沒有好多少,揹負的東西吸了水愈發沉重起來。荒山野嶺可通行的地方自然沒有可以避雨的地方,雖然廣西比北方暖和不少,然而二月的雨水依舊冰涼。體溫被不斷的吸走,韋澤與部下們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