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充當明器,所以在價格上也就遜色了許多。
在評委們幾經鑑定之後,鑑定為此器為東吳時期的越窯真品,價格為25萬。
第一件瓷器便估價為了20多萬,便讓場中的氣氛變得格外熱烈起來,一件件瓷器陸續上場,其中不乏有精品產生,價格竟然很快的便提升到了百萬之列。
古代的制瓷工匠往往一輩子都在操持瓷器,以燒瓷為生,有的還是世代傳承,其技藝嫻熟自如,所制的器皿亦是精神十足,紋飾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動:尤其動物造型的器皿,個個栩栩如生,靈性飛動,呼之欲出。
不少參賽的藏品,都讓人看得耳目一新,其既有明清時期瓷器的那種雅秀大氣,又有著原始青瓷的古樸自然,二者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讓人看得不住點頭。
眾人看得越投入,時間便過得越是飛快,百來件藏品似乎在一瞬間便展出完畢,又好象經過了桓古千年一般,六朝青瓷的最高價格也提升到了三百五十萬的高度。
緊接著,便是古玩圈子裡的參賽者陸續拿出藏品來,方路也在第一時間登場。
方路上一次輸給了童費宇,這次也是卯足勁,拿出了一件青釉龜形硯滴。
硯滴屬於文房用具之類,因為古人倒水入墨中,不好控制水流,硯滴的產生正是用以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
因為是文人所用的東西,所以在造型上就顯得頗具文人氣息,其材質不止是陶瓷,還有金屬、玉石、瑪瑙之類,造型多為龜蛇熊羊之形,很有寓意。
這件藏品為烏龜形狀,龜首昂起,頸部刻劃螺旋紋。龜背前小後大,有圓形的小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