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這些高階知識分子,妄自尊大,自成一統,是相當反感的。魯迅先生分析道:“清朝雖然尊崇朱子,但止於‘尊崇’,卻不許‘學樣’,因為一學樣,就要講學,於是而有學說,於是而有門徒,於是而有門戶,於是而有門戶之爭,這就足以為‘太平盛世’之累。”
所謂學說,所謂門徒,所謂門戶,或所謂流派,或所謂淵源,或所謂圈子,或所謂山頭,江湖……說到底,無論過去,無論現在,那些權威,大師,泰斗,名流,老了以後,一定要當老爺子,老宗師,老太爺,老祖宗,就是要大家高山仰止,禮拜讚美,哪怕心臟上了支架,哪怕三天兩頭住院,哪怕上氣不接下氣,哪怕明天去見上帝,生命不息,求名不止。名,對他們而言,如同氧氣和水,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了。
要讓尹老夫子明白,人到了這把歲數,“血氣既衰“,應該”戒之在得”的道理,是絕不可能的。名,上了癮,也是無藥可治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戒之在得(4)
大學士三寶奉命主審這件案子,此人手法,與幾百年後的紅衛兵批鬥走資派採取的策略,大致相同,先從生活問題,男女關係入手。所謂批倒批臭,只要在臭字上大做文章,將其批臭之後,不倒也歪了。
對這位道學先生最具殺傷力的攻擊手段,就是糾劾他強娶烈女為妾的道德敗壞一事。跪在堂下的尹嘉銓,一邊掌自己的嘴,一邊罵自己寡廉鮮恥,欺世盜名,假道學,偽君子。
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