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不能防止的強烈、迅速而鮮明的想象。不僅偉大的詩人,還有偉大的思想家和學者”無不如此。“而微弱、緩慢和無生氣的想象不會使人精神失常。但也不會產生天才。”《人是教育的物件》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285頁。精神病學家羅夏指出:“本然地具有想象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當然比本然地不具有想象力的病人更能產生不同的、豐富的更加多彩的妄想。”《心理判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117頁。唐君毅先生同樣注意到這種心理現象。他說:“以幻遊之境界代現實,遂恆導致特殊之人生疑情與生活上之悲劇,而古今天才之詩人、藝術家、哲學家之悲劇亦皆恆多多少少由其所幻遊之境代現實境而來者也。若人將此幻遊境與現實境相代相錯雜而更無一念知其分別,即入於瘋狂。此即天才與瘋狂之所以鄰近。”《人生之體驗續編》第156頁。

他們都一致認為豐富鮮明的想象力能導致心理失常或變態。對藝術創作而言,這不但是勢所必至,亦理有固然。

藝術家的想象是如此這般,下邊再談談錯覺和幻覺。

所謂錯覺,即對客觀物象的一種錯誤的知覺。在錯覺裡,還有一種實際的感覺刺激物,只是被錯誤地知覺了,或在經驗中被歪曲了;幻覺則是沒有外物刺激而出現的虛假的知覺,即知覺到某種東西好像存在,而實際上並無感覺刺激來自那個地方,但也和那種有實在物象刺激的真實知覺一樣真實。所以幻覺是知覺的一種異常狀態,可稱變態知覺。但“錯覺與幻覺很難明確劃分,我們永遠不能判斷某些感官印象在產生幻覺中不發生作用。實際上感官印象比較明晰時,我們稱為錯覺;而當感官印象不那麼確定、不那麼重要時,我們就說它是幻覺”。麥獨孤:《變態心理學大綱》英文版第344頁。

錯覺和幻覺在藝術創作中是常見的,甚至是必然出現的現象。在精神病中還有一種迷妄症,迷妄(Delusion)和幻覺(Hallucination)密切相關,而且常隨同幻覺發生。事實上,兩者有別:迷妄不是錯誤的感覺,而是錯誤的信念。所以倘病人看見一件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物象,這是幻覺。倘使他自信他是世界的最高統治者,那便是迷妄了。迷妄的種類極多,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誇大型,一種是恐怖型。在誇大型中,病者自信是傑出的人物,具有種種特性,遠遠高出儕輩之上。恐怖型者以為人人都在暗算他,企圖傷害他,他生活在虛構的恐怖世界之中。迷妄常與幻覺相混,迷妄可補充或促進幻覺,幻覺又促進或增強迷妄。詳見哈忒:《瘋狂心理》英文版第31—32頁。藝術家在創作中,也每每發生錯覺和幻覺,彷彿喪失了自我意識的指導而陷入迷妄混茫狀態,有如精神病患者一樣。老子所說“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倒可以用來形容此種心理狀態。從抒發的需要來看,幻覺所表達的常是不能表達的東西。藝術家當他們熟悉了自己的創作物件,進入藝術構思時,往往如醉如痴,產生幻覺,陷入變態,達到神與物遊的境界。直接感知到所描寫的東西,只覺現實生活和幻覺世界一起流逝,兩者以最出人意料的方式交錯。這方面的例證前面已談得很多,此處不贅。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1 “極幻極真,愈幻愈真”(1)

所謂“精騖八極,心遊萬仞”,所謂“忽然興至風雨來,筆飛墨走精靈出”,所謂“操筆如在深山,居處如同野墅,松風在耳,林影彌窗”,等等,描寫的就是此種幻景或幻境。歌德說:“每一種藝術的最高任務,即在於透過幻覺,達到產生一種更高真實的假相。”《西方文論選》上冊第446頁。中國古代文論中也提出過“極幻極真”、愈幻愈真的觀點,如《西遊記題詞》中說:“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是知天下極幻之事,乃極真之事;極幻之理乃極真之理。”這是強調只有透過幻象才能寫出真實。這個真實不是現實的真實,只能是情感的真實。這與*所說的“人不僅透過思維而且以全部感覺在物件世界中肯定自己”的意思也是相通的。別林斯基說:“當藝術家的創作對於大家還是一個秘密,他還沒有拿起筆來的時候,他已經清楚地看見他們,已經可以數清他們衣服上的褶襞、他們額上的犁刻著熱情和痛苦的皺紋,已經熟識他們,比你熟識你的父親、兄弟、朋友、母親、姐妹、愛人更清楚些。”“他彷彿在濃霧裡看見有著膚色黝黑、滿布皺紋的前額的熱情的非洲人奧瑟羅,聽到他的愛、恨、絕望和復仇的粗野的號叫,看見溫柔可愛的苔絲德蒙娜的迷人的容貌,在寂靜的深夜聽到她的徒然無益的祈禱和呻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