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性,就是嚮往僥倖和幸運,這是一廂情願的慾望和願望的流露。這種一廂情願,總是要轉化為想象或幻想,而幻想也就是指向未來的想象。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所謂想象就是把現實的事物轉變為美的物件的力量。”現實不夠理想和完美,單單否認現實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些東西來代替現實,代替品必然是一種現實希望和憧憬—— 一個在其中情感具有無邊的力量、可以自己解放自己的夢幻的或想象的世界。這與*所說“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的意思是相通的。列寧不是被稱為“克里姆林宮的幻想家”嗎?他在《怎麼辦》一書中以讚賞的態度引用了皮薩列夫的言論,同意他關於“有益的幻想是工作的推動力”的見解。
可見,想象或幻想是一種與生活願望相結合的心理活動,它常常是創造性活動的先導和動力。
感情活動的一廂情願的這個特點,深深植根於人的本性之中。《燕山夜話》中《一個雞蛋的家當》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故事說:
一市人,貧甚,朝不保夕,偶一日,拾得一雞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當矣,妻問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須十年,家當乃就。因與妻計曰:我持此卵,借鄰人伏雞乳之,待彼雛成,就中取一雌者,歸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雞,兩年之內,雞又生雞,可得雞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牸,牸復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牸?妓��擼�指瓷鸂跡��昕傻冒儻迨疇跡�耙茲�俳鷚印N岢執私鷚躍僬���曇洌�肭Ы鸝傻靡病?/p》這個財迷愈說愈高興,竟然忘卻了眼前的現實,完全陷入迷妄狀態。他的如意算盤最後落實到娶一個小老婆,以致使他老婆“怫然大怒”,“以手擊卵,碎之”。他這才如夢初醒,一個雞蛋的家當就這樣毀掉了。他的幻想也因此破滅。這故事無異是一個財迷狂想曲,憑一個雞蛋能發財嗎?真是異想天開。他完全不考慮現實的可能性,只是一廂情願,隨心所欲地馳騁幻想,這不是財迷心竅而發狂嗎?而這狂想的內驅力顯然是生物的、生理的慾望和需要,也可以說是原始的、低階的情慾的反應。
這種需要是人所共有的,但如何對待和實現這種需要則人各不同。有的人能夠“推己及人”,甚至捨己為人,這一點我們下文還要談到;有的人能夠按照社會的道德和法律規範,透過正當途徑來實現;有的人卻違背正軌,採取不法手段來實現,“例如見他人有錢,便記起自己以前藉著這樣的錢所得的愉快,想象又為他張大未來的同樣的愉快,想象不斷地張大這種愉快與享樂,以至想象的影子,遮住思路,而生財之道為其所蔽,乃仗賴其暴力或詭計,以奪取他人的金錢,俾得用以實現其所想象的利益,因而廢弛真主所賦予的能力。”《回教哲學》商務印書館1946年版第53一54頁。大凡犯罪分子都是這樣走上犯罪道路的。我們這裡不是研究犯罪心理,只是想借此說明情感活動的具體內容儘管不同,但一廂情願這個原則卻是普遍的,共同的。
4 情中之理(4)
朱光潛先生在《變態心理學》中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說有一個賣牛奶的女傭,頭上頂著一罐牛奶上鎮市上去賣,邊走邊想,這罐牛奶可以賣許多錢,用這筆錢買一隻母雞;母雞可以生許多雞蛋,再把這些雞蛋化為錢,可以買一頂花帽和一件漂亮衣服,我戴上這頂帽子,穿著這件衣服,還怕美少年們不來請我跳舞?哼,那時候誰去理會他們!他們來請我時,我就這樣把頭一搖,想到這裡,她真的把頭一搖,奶罐“噗”地一響,這才從美夢中驚醒,回到嚴酷的現實。
兩個故事,各有千秋,各自符合他們的身份。前者要討個小老婆,後者要個如意的郎君。這是他們潛意識中的情慾,這情慾促使他們想入非非,發生變態,忘卻現實。心理學家指出:“那些極端的一廂情願的思維即所謂我向思維,它完全受個人需要和感情的支配,極少甚至完全不顧及現實。”《心理學綱要》上冊第189頁。古人云:食色性也,在他們的願望後面,分明是人的生物本性,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在模模糊糊地作用著。魯迅不是說過嗎,“大願,原是每個人都有的,不過有些人卻模模糊糊,自己抓不住,說不出。他們中最特別的有兩位:一位是願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和一個好看的姑娘,還有一個賣大餅的;另一位是願秋天薄暮,吐半口血,兩個侍兒扶著,懨懨地到階前去看秋海棠。”《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第一位的願望與前兩個故事一樣,體現著食色本性的需要;第二位則體現了第一性的需要滿足之後發展了的第二性的需要——求雅興,那純是心理的或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