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861)七月十八日的《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中,曾國藩就表白:“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輧?輵?訛 可貴的是,曾氏的思想並未停留在單純的“買”上,他主張“購成之後,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髮匪,可以勤遠略。”

當曾國藩將購買外國船炮視為“長駕遠馭第一要務”的時候,中國的“洋務運動”即完成了它先覺者及先行者的思想發動。甚至,曾國藩對辦“洋務”的細節構想都是正確的:“始以洋人教華人,繼以華人教華人”,?輧?輷?訛委任責成,奏其實效。

曾國藩為中國創辦“洋務”第一人。他建立了“上海機器局”,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恬吉號”,選派了中國遠赴泰西第一批留學生……在新舊遞交之際,是他開啟了中國“現代化”之門。由於其時東西方技術差距不是太大,所以最初的“洋務”製造——船、槍、炮各物,其效能已與“購自外洋者無異”。這是同治四、五年間“上海機器局”的動作情況。

與曾國藩相比,李鴻章、左宗棠輩的“洋務”思想則有了更充分的實踐化機緣。左宗棠的“洋務”開始於同治三年(1864),在浙江巡撫任上,他曾招募巧匠仿造一艘小火輪,放入西湖試航。後因太平軍進攻而將“洋務”計劃擱置。?輨?輮?訛同治五年,左氏上奏,倡言組建中國海軍,建設中國造船廠。計劃獲准、同年“福州船政局”揭牌成立,“馬尾船廠”動工興建。同治八年(1669)五月初一,該廠第一艘輪船“萬年青”號下水。該船排水量為1450噸,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動力船隻。船廠開始五年,共造船十五艘,總排水量達16170噸。在洋員遣歸後的三十年間,該廠又造船二十五艘,總排水量達30604噸。一座船廠,三十五年間共造船四十艘,裝備了福建水師的全部、北洋水師的五分之二、南洋水師的三分之一。後人盛讚左宗棠為“中國海軍之父”,不為過譽。

以上為“物質”的。左宗棠倡辦船政,還有“人才”的培養,“精神”的啟蒙。馬尾船政學堂培養的航海、造船、蒸汽機制造、駕駛、維護等諸方面的人才,不但充實了中國的現代海軍,而且在各個領域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程序。

李鴻章繼曾、左後大辦“洋務”,除堅持“軍事優先”的原則而購洋船,買洋炮,造輪船,制槍械,築炮臺,繕船塢之外,他復將“洋務”擴大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如修鐵路,開煤礦,開金礦,招商務,通郵電,辦學堂,興紡織……幾乎在每一個“技術”的層面,李鴻章都開始了“西化”的嘗試。李氏從政為大僚幾四十年,其“洋務”目標始終不移。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覆滅,論者鹹以此為證,論定“洋務運動”的失敗。此乃皮相之論。“軍事”上的一次或數次失利,並不標誌“國家”範疇的“洋務運動”也同步失利。以“洋務”為號召的“國家”現代化程序,雖有曲折、挫折,卻從未止息。百年回首,豈可虛無前人業績?

“洋務”要領軍人物,曾、左、李是也。

“洋務”要有急迫之需,鎮壓“太平天國”是也。

反過來考究,則是太平天國的###,鍛鍊了“戰爭”幹部或“洋務”幹部,並由他們開創了中國“現代化”的新局面。

歷史的邏輯,以“犧牲”為前提,以“尋覓”為推導,以“創造”為結論,這又是不以宣傳家的宣傳提綱為轉移的。

還有一個蠱惑性的命題,本書不想再加引申,即太平天國的###催促清王朝的權力中樞告別揚滿抑漢的幹部路線,開始了惟才是舉的用人改革。信任漢人,重用漢人,清王朝的權力體系在建國二百多年後第一次較少偏見地向漢族知識分子開放了。我們不準備以歌頌的基調禮讚它為“民族平等”,或“民族團結”,但是誰也不能否認的是,這是時代進步,這是政治開化,這是中國“現代化”的條件,又是中國“現代化”的體現。後來,民國政治家倡言“五族共和”,並非無根無據,清末的政治,已經思考重新建立民族和諧了!“現代化”是立體的,“現代化”推進國家文明!

[註釋]

① 轉引自周武等人《太平天國史蹟真相》P218…P219。

② 李侃《中國近代史》語,但考羅爾綱《綠營兵志》,羅氏早已認為,“八旗武力入關後還沒有佔領全中國,就開始腐化”。“乾隆末年以後,綠營這個工具逐漸腐朽了”。此論當為否定八旗、綠營之代表。

③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