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員記名,授浙江寧紹臺道,加按察使銜,又加布政使銜。累加的雖是行政職務,羅澤南卻一天也未蒞任,戎馬倥傯,在年逾四十之後,他日夜拼殺於戰陣。
——咸豐三年秋,南昌解圍後,羅澤南以三百人破江西安福土匪數千人。
——咸豐三年底,率軍回湖南,屯衡州,剿平永興土匪,所部增至千人。
——咸豐四年六月,率部攻嶽州,扼守高橋、新牆一線,斷太平軍退路。與突圍的太平軍大戰三次,殲敵過千。閏七月,率部攻破高橋,擊太平軍於嶽州北城陵磯,並與塔齊布乘勝追擊,連毀太平軍營盤十三座,終將太平軍逐出湖南境。
——同年八月,受曾國藩令,與塔齊布合攻武昌。羅澤南攻花園,塔齊布攻洪山。武昌、漢陽一併克復,太平軍東遁。羅部克湖北興國。
——同年十月,與塔齊布水陸並進東征太平軍,戰於湖北田家鎮。羅澤南部屯馬嶺坳,攻半壁山,以二千人勝太平軍萬人,奪半壁山,克田家鎮。
——同年十一月,湘軍繼續夾江東征。羅澤南部與塔齊布軍相繼收復廣濟、黃梅。
——同年十一月,羅澤南約諸軍進攻孔隴驛與小池口太平軍。傷臂流血,仍指揮衝鋒。終以五千人勝太平軍二萬人。
——同年十二月,羅澤南率軍合攻九江城,破太平軍於梅家洲。當月,曾國藩水師被圍於鄱陽湖,兵敗,曾國藩逃入羅澤南軍,欲自殺,被羅勸止。
——咸豐五年正月,太平軍犯江西饒州府、廣信府,羅澤南率部由南昌出鄱陽湖東迎擊之。
——同年三月,羅部破太平軍於陳家山、大松林,收復弋陽縣,攻克廣信府。
——同年四月,羅部與太平軍戰於景德鎮。太平軍退入徽州,羅澤南移師饒州,欲圖湖口。
——同年六月,羅澤南軍入義寧州,連破太平軍於梁口、乾坑、鏊嶺、雞鳴山等地,斬敵六千,並攻克義寧州。當月,塔齊布卒于軍。
——同年八月,羅澤南見江西軍事不得要領,上書曾國藩備陳大事。其主要傾向是:佔據武昌,再圖九江;解武昌之圍為當務之機。曾國藩從其議,派羅澤南率部並“寶勇”一千五百人西行入鄂。
——同年九月,羅澤南率部克湖北通城縣、崇陽縣。又在崇陽西羊樓洞重創太平軍。
——同年十月,羅衝破太平軍於羊樓洞,並克蒲圻縣,擊退太平軍二萬多人的進攻。
——同年十一月,羅澤南部攻克咸寧,並北據武昌南的戰略要地金口。此後與胡林翼部會攻武昌,大破太平軍城東南諸堅壘,進抵洪山,將太平軍圍於武昌孤城。
——咸豐六年三月,湘軍圍攻武昌之太平軍,羅澤南率部由西路洪山突進。激戰中,他臨陣指揮,不幸中炮身亡。虛齡僅五十歲!?輦?輵?訛
還是他太熱誠、太忘我了。兩軍廝殺,我中有敵,敵中有我,他那麼無畏地立於刀劍的鋒鏑之上,炮火紛飛,馳馬而進,血流被面,仍不退避。後又帶傷指揮移師,回到大本營猶危坐指劃。親兵相勸,不為所動。次日,卒于軍中。一介書生,犧牲於疆場,完成了社會道義,也完成了人生飛躍。
如果說江忠源作為“兄”,帶動了諸“弟”的奮起;那麼羅澤南作為“師”,則引發了諸“生”的立功。四十五歲之前,羅澤南窮年汲汲,假館四方,教育了一大批學生,其中由“練勇”而入“湘軍”立功者,便有曾國藩之弟曾國荃、曾國華,及李續賓、李續宜兄弟,王錱、王開仍兄弟,蔣益禮、劉騰鴻、鍾近衡、易幹良諸人。傳統的詩禮之教,讓這些人確立了經世致用的世界觀,所以危難之際,一呼百應,奮然而起,共同成就了大丈夫事業。
上面,我們簡介了兩個“書生”的經世之路。他們只是代表人物。考察整個湘軍的官佐構成,“書生”佔了很高的比例,因而湘軍之將,是中國歷史上最典型、最密集的“儒將群體”。據羅爾綱先生《湘軍兵志》對182名有出身可考之湘軍將領的統計,出身於進士、舉人、貢生、諸生、附生者,佔到58%。
治世之“書生”,亂世之“儒將”,文武逆勢,榮辱翻覆,確實印證了“時勢造英雄”的舊話。在鎮壓太平天國數年血戰之後,湘軍的“書生”們透過非科舉途徑一躍而變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據粗略統計,湘軍系列推出的總督竟有十四人,巡撫竟有十三人。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省級政權都控制在他們手中。這,又是一種政治奇觀!
本節標題中,還有“民兵”二字。“民兵”古已有之,今仍存在,但以“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