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2 / 4)

,與百姓同甘苦?”

被指點到了十幾名學子面如土色,這些都是官宦大戶人家的公子,養尊處優慣了,這才忍不住擦汗扇風出言抱怨,沒想到招來的居然是這番懲罰,進學第一天便是太陽下罰站,做夢也沒想到會是這樣。

十幾名學子低著頭站起身,走到一邊垂首站立,蘇錦一眼就看了白衣勝雪的夏公子,心裡一樂,有五花馬拉車有什麼用?此刻馬兒也不能替你罰站不是?轉而卻又擔心起來,他知道這位夏公子其實是一介女流,男子在陽光下暴曬一個時辰尚且夠嗆,何況這嬌生慣養的女子,別說一個時辰,便是半個時辰恐怕都難捱。

蘇錦雖不想管她的閒事,但畢竟居於同一屋簷下,怎麼也是同居關係,又是這裡唯一知道她是個女子之人,蘇錦還是想想出個辦法幫幫她。

第一二四章 你也在這裡

(更新說一下:正常一天是兩更,早晚各一更,我是手殘黨,存稿不多,一章三千字的章節通常要兩個小時才能寫完,所以速度不會很快,當然偶爾也會爆發一下,當紅票給力或者收藏給力的時候,我就會將不多的存稿用上,也算是對書友們的感謝,書進入書院情節,寫了些好玩的支線情節,大家看的舒服最好,看的不爽請無視我,發牢騷可以,別問候我家人,他們身體都很好。)

應天府尹亦派了幾名官員前來道賀,府尹大人本欲親來,但公務繁忙只得作罷,於是派了手下的一些提學官和衙門裡的一干屬官前來站場子,畢竟應天書院是皇上御賜匾額的學府聖地,出了不少的人才,稍微表示一下關心還是必要的,說不準日後這其中便有相公在內,日後也許互有交集相互提攜也未可知。

幾名官員被請上場,講了一番道賀的話之後,接著便是主院山長出場收尾了。

熱烈的掌聲中,上前說話的正是那坐在中間大椅子上鬚眉皆白,面色紅潤的老者,曹敏介紹時稱之為戚翁。

蘇錦早就懷疑這老者是書院的頭兒,判斷的根據其實很簡單:這麼老還在書院裡邊待著,沒回家抱孫子,必定是個重要人物,而且看他的座次在最中央,顯然按照後世的說法,其他人是緊密團結在他周圍的。

那老者抱拳為禮,臉上刀砍斧削般的皺紋笑成了一朵菊花兒,待臺下稍淨,開口道:“諸位學子,今日又是我應天書院進學之日,大宋各地亦有近兩百名青年才俊彙集於我書院之中,共讀聖賢之書,同議治國之道,老朽甚為欣慰。”

“諸位新來俊秀可能對本書院的來歷不甚了了,這裡老朽也不憚再給諸位介紹一番,本書院之前身名為睢陽學舍,若論歷史淵源可追溯至五代時期,後我大宋一統之後,宋州楊愨協鄙人先祖戚翁戚同文共同經營此學舍,太祖爺關切文治,我大宋朝又極為缺失經世之才,學舍得以繁榮發展,直至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庚辰,應天府民曹誠曹翁,以貲募工,就吾祖戚同文所居,造學舍百五十間,聚書千餘卷,博延生徒,講習甚盛。應天府上奏其事,皇上極為推崇嘉許,特詔賜匾額曰“應天府書院”,仍令應天府募職官提舉,又署誠府助教,並將本人從禮部侍郎之職調任本院主事,直至今日。”

蘇錦肅然起敬,大中祥符二年至今三十年過去了,眼前這個白眉白眼的老頭兒不僅是書院創始人戚同文的孫兒,身為朝廷禮部侍郎,卻專心大宋教育事業這麼多年,殊為不易。

“老朽戚舜賓,乃是先祖戚同文戚翁嫡孫,忝居主事山長三十年,實乃今生最得意之事,我應天書院學子亦是個個俊秀,三十年裡,老朽親眼所見從我書院走出之輔國良才不計其數,故工部侍郎許驤、侍御之宗度、度支員外郎郭承範、董循,右諫議大夫陳象輿,屯田郎中王勵,太常博士滕涉等均出自我書院之中,三十年間歷科舉十餘科,高中者以數百計,出狀元郎四人,探花郎九人,一甲進士數十名,其餘各甲舉人進士兩百餘人,尚有眾多聞名天下之名士雖未入朝為官,但遊學各處,尊儒天下,亦不勝列舉,所以,諸位今日能來此進學,實乃幸事;莫看你等今日布衣草履,只需盡心盡力苦讀聖賢書,深諳書中至理,他日未嘗不可飛黃騰達成為朝廷柱石,望諸君多多努力,明天秋闈大考,希望諸位中能有出類拔萃之賢才,為國所選,為我書院爭輝。”

戚舜賓一番熱情洋溢的講話,將在座學子的心中那股熱情迅速點燃,應天書院名聲日隆,且不說育人傳道的積極作用,人們最為看重的還是在於這個書院高不可攀的科舉入學率,每科必中數十人,光這一點,其他官學私學便難望其項背了。

戚舜賓退下之後,一名助教先生上前來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