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2 / 4)

小說:一個人的抗日Ⅱ 作者:竹水冷

能取得一致意風?”

“不行”máozd已經憤怒了。

赫魯曉夫顯然無法理解máozd為何如此憤怒,最後又試探著問了一句以顯得通情達理,“如果你們願意,你們的潛艇可以使用摩爾曼斯克港。”

“不行我們一點都不想沾摩爾曼斯克港的邊兒,我們不想讓你們到這來。過去英國人和其它外國人佔領我國多年,我們再也不會讓任何人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國領土。”máozd眼中shè出了輕篾的神情,這讓赫魯曉夫的自尊心備受打擊。

“那好吧,我們不堅持原來的建議了。我們就用自己現有的設施湊合好了,用我們自己在遠東的港口作為太平洋艦隊的基地。”赫魯曉夫收住了話題。

顯然,這是一次令人遺憾的談話。表面上,máozd大發雷霆,是在表明一個長期遭受列強壓迫和**的國家領導人的民族主義情感和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的發洩,但雙方更深層的裂痕與不和早在五八年中國炮擊金mén時便已經種下了。

當時,中國突然採取了炮擊金mén的軍事行動,並引起美國的干預,遠東局勢驟然緊張起來。這件事觸怒了莫斯科,赫魯曉夫為此十分惱火,曾當面質問máozd:作為盟友,蘇聯不知道中國明天會做什麼。在他看來,中國的這種違反常規的做法不啻為對盟國的蔑視和侮辱;中國方面有意對蘇聯隱瞞這次軍事行動,無疑是以實際行動顯示中國可以**行事的地位和能力。對此,蘇聯大使館是有體會的:“中國人現在表現出來的傾向是要自己解決亞洲問題,他們並不認為有必要與我們商量他們計劃中的行動,儘管當局勢失控的時候他們會指望得到我們的支援。”

另外,炮擊行動本身充分表明中國不贊成蘇聯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對外政策。在蘇聯人看來,國際局勢緊張從根本上講是不利於社會主義陣營的共同利益的。但máozd恰恰認為,中國也可以搞“戰爭邊緣政策”,因為“國際緊張”實際上對美國不利,緊張局勢“可以動員全世界人民”與美國進行鬥爭,從而破除對美國的mí信和恐懼。

緊接著,中國拖延向蘇聯提供在臺海危機空戰中獲得的一枚美國“響尾蛇”導彈,這使赫魯曉夫憤怒不已,當即決定拒絕向中國提供本應jiāo付的研製p…12型中程彈道導彈的資料。幾個月後,當中國不得不轉jiāo這枚已經拆卸多次的新式導彈時,蘇方研究人員發現缺少了一個關鍵xìng部件——紅外線彈頭感測器。在赫魯曉夫看來,中國的所作所為哪裡還象是蘇聯的盟國?

蘇聯要的是共同行動,中國要的是單方援助;蘇聯要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中國要搞邊緣戰爭;蘇聯希望和平環境,中國則鼓動**情緒;蘇聯自覺是『共產』主義運動的老大,中國則認為赫魯曉夫大搞修正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中心已經轉到中國,中國已經能與蘇聯老大哥平起平坐了……

xìng格衝動的赫魯曉夫確實感到無法容忍了,他認為中蘇關係已經發生變化,而且自尊心遭到了極大的傷害。雖然自己之後的行為可能引起同盟的分裂,但赫魯曉夫顯然已經不再顧忌中國的反應了。

當然,從邏輯上講,分歧並不一定會導致同盟分裂。領導人之間的爭吵這是事實,但也是任何同盟關係中普遍存在和難以避免的現象。在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各國之間也存在著分歧和矛盾,有時甚至也會發生ji烈的衝突。按照正常的僅僅存在分歧和矛盾並不意味著同盟必然破裂,而只是預示了一種可能xìng。如果雙方達成妥協,消除分歧,緩解矛盾,那麼分裂是不會發生的。

第二百四十九章發展策略的調整

第二百四十九章發展策略的調整

面對中蘇同盟瓦解的過程,人們不禁會問,máozd和赫魯曉夫為什麼要置中蘇的共同利益和同盟的整體利益於不顧?中蘇兩國為什麼會從當初的良好願望出發,走到了最後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然而,就社會主義的同盟而言,這並非個別現象。蘇南分裂導致蘇軍陳兵南斯拉夫邊境,甚至策劃對鐵托實施暗殺;匈牙利想要探索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路,即遭到蘇聯的武力鎮壓,其主要成員則被送上絞刑架;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改革剛剛顯示出擺脫蘇聯模式的傾向,蘇軍頃刻之間就毀滅了“布拉格之chun”。

在亞洲,中朝、中越之間亦如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